您所在位置:网站首页>海量文档>临时分类
瓦房店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DOC20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特别说明:
下载前务必先预览,自己验证一下是不是你要下载的文档。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PAGE 20 —— PAGE 19 — — PAGE 1 —瓦房店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坚决打好农业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部署要求,认真落实《大连市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文件精神,加快解决我市农业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结合《瓦房店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专项行动方案(2018—2020年)》及我市农村实际,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及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快补齐我市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短板,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助力乡村振兴,切实增强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二)基本原则保护优先、源头减量。严格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统筹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空间,优化种植、养殖生产布局,强化环境监管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从源头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导向、系统施治。坚持优先解决突出问题,重点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养殖业和种植业污染防治。统筹推进空间优化、资源节约、污染防治和循环利用,实现农业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因地制宜、实事求是。根据环境质量、自然条件、经济水平和农民期盼,科学确定本地区整治目标任务,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坚持从农村实际出发,采用适用的治理技术和模式,注重实效。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强化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乡镇党委和政府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调动基层组织和农民的积极性,加强统筹协调,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监督考核,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权责清晰、监管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三)行动目标通过污染治理攻坚,全市农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业农村环境监管能力明显加强,乡镇环保工作人员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业农村污染治理工作体制机制基本形成,农村居民参与农业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到2020年,实现"一保两治三减四提升":"一保",即保护农村饮用水水源,农村饮水安全更有保障;"两治",即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水,推动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覆盖率达到100%,全市15%以上的行政村生活污水实现收集处理;"三减",即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和农业用水总量,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严格控制全市农业灌溉用水量,不断提升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四提升",即提升主要由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超标水体水质、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率、环境监管能力和农村居民参与度,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5%以上,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到95%以上,力争实现废弃农膜全部回收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二、主要任务(一)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1.加强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工作目标:到2020年,完成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上的饮用水水源调查评估和符合条件的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工作重点:贯彻落实《辽宁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攻坚战实施方案》(辽政办发〔2018〕39号)、《大连市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方案》,推进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水源规范化建设。结合我市实际情况,会同水利等有关部门加快推进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上的农村饮用水水源摸底排查工作,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环境状况调查评估,加快水源周边环境治理,尽快推进水源取水许可证办理,2020年底前完成符合条件的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上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定工作。落实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边界规范设立地理界标、警示标志或宣传牌。将饮用水水源保护要求和村民应承担的保护责任纳入村规民约。(生态环境分局、水务局、卫健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乡镇、涉农街道负责配合)2.加强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工作目标:到2020年,实现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上的饮用水水源监测全覆盖。工作重点:监测和评估辖区内饮用水水源、供水单位供水、用户水龙头出水的水质等饮用水安全状况,实现对饮用水源水、出厂水、管网水、末梢水全过程监管。落实水源保护、工程建设、水质监测检测"三同时"制度。落实定期监测机制,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结合水源本底状况确定监测项目,对供水人口在10000人或日供水1000吨以上的饮用水水源每季度监测一次。建立和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