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古典诗词的审美教育.docxVIP

核心素养视域下古典诗词的审美教育.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核心素养视域下古典诗词的审美教育

——以《念奴娇·赤壁怀古》《声声慢》为例

摘 要:古典诗词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利用古典诗词,增强审美教育?本文就此作了点探索。

论文在充分辨析诗词教学的审美教育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古典诗词审美教育的实施方案:

首先,掌握诗词知识,奠定审美基础。

其次,体味意象和情感,发挥联想和想象。第三,置身诗歌意境,获得审美体验。

关键词:古典诗词 审美教育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高中语文学科教学要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包括“审美鉴赏与创造”。古典诗词是美的富矿,利用诗词教学来实践审美教育是学科教学的必然要求。

当前,在高中诗词教学中,对于审美教育的落实存在一定的误区,有的课堂流于对诗人生平简历的梳理,对诗词创作背景的介绍,对诗词内容的今译、注解,对创作手法的罗列分析,对诗词中所表现情感、主旨的归纳,并简单以为这些过程便是审美教育。

审美,是直觉的过程,是联想、想象的过程,而不是理性分析的过程。例如,我们在观察悉尼歌剧院时,不由地赞叹其美好,如盛开于水面的花朵,但,如果告诉你悉尼歌剧院用钢筋水泥筑成,外加白色涂料粉刷,对其设计者及建造过程进行介绍,你能说这些信息、知识是美吗?当然不是。这些知识获得过程并不是审美。你静静地观看那歌剧院超凡脱尘的模样,会心于它的美好的过程,才是真正的审美的过程。

同样的,诗歌的审美教育,不能停留于诗歌内容形式的分析介绍,当然,有时这些分析介绍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基础,因为你不能对一首你完全看不懂的诗歌说它很美。诗词本身相关知识的学习,有利于审美的发生。对此,朱光潜先生早有分析。

那么,我们如何在古典诗词教学中实践审美教育呢?这里,笔者以《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声声慢》为例,谈谈个人的体会、理解。

首先,正如前文所述,还是要对诗词作知识层面的理解分析,这是下一步进入审美经验的必要基础。

当学生看不懂“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为何义时,又如何能够在

脑海中创造性地想象出少年周瑜从容潇洒的儒将风度形象呢?在写《声声慢》时,李清照已历经国破、家亡、夫死、婚变、年暮的人生沧桑,如果学生不了解这样的背景,又如何能深刻感受词中饱含的生命孤独的悲愁呢?不能感动于词人的一腔凄情,又如何移情于文,发生物我同频的审美经验呢?由此可见,我们反对的不是诗词知识的理解、掌握,我们反对的是诗词教学仅仅停留于诗词知识的理解、掌握层面,而不在此基础上迈向审美的层面。

其次,要充分品味古诗词中的意象,感受意象中包含的情绪,并于联想、想象中再现意象。

意象,作为中国古典诗论的重要审美概念,最早出现于刘勰《文心雕龙》,刘勰说:“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意,指主观的情感;象,指客观的物象。表明创作和欣赏时,要将外在物象和内在意趣情感融合互生,从而形成具有审美意义的意象。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例,苏轼在描写赤壁古战场时写道:“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从象的角度来看,有:石、(天)空、涛、岸和雪。当然,如果我们忽略了乱、穿、惊、拍、卷、千堆这些透露出强烈情绪的词语,单看如上所列的物象,那并不能引起审美感动。而读者通过睹“乱石”,可见山崖之惊心;见“穿空”,可知山崖之高峻;观“惊涛”,可晓波涛之汹涌;闻“拍岸”,足见其摔向崖岸时的巨大有力;“卷”,足见浪头之高,拍岸回卷;“千堆雪”,足见浪花四溅的浩大洁白。如此,赤壁的雄奇磅礴之景,才能淋漓尽致地再现于读者脑际,使读者于其中感受到一种摄人心魄的雄奇壮美。

《声声慢》中,单从物象的角度看,有酒、风、雁、黄花、梧桐、雨、窗儿,如果只看这些物象,词作是喜是悲还不易确定。但词中酒是淡的,风是急的,雁是曾相识的,黄花是堆积憔悴的,窗儿是独守的,更兼“正伤心”、“愁”等强烈情绪性词汇布于文间,这样,意和象便自然地融为一体,文字呈于目前,意象现于脑际,读者自然获得审美体验了。

笔者曾将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句子改动如下:青藤绿树欢鸦,小桥流水人家,山道暖风肥马。在作如上更改变动了一些情绪性词语后,我让学生据此谈谈下文会是写漂泊天涯的断肠人吗?学生自然说不应是,相反应是表达一种欢快的景象才语意连贯。(当然,以乐景衬哀情除外)

可见,课堂中,引导学生揣摩古诗词中的意象时,切不可遗漏对古诗词中情绪性词语的体味,这些词语主要是一些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等。揣摩这些情绪性词汇,才能使诗歌中的意象更为真实地通过联想、想象再现于读者心中,从而使读者获得审美体验。读者于物我同一中,心灵得到审美陶怡。

再者,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置身于诗歌意境。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上。北大叶朗教授认为王国维的境界就是意境之意。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诗论中的重要美学概念由来已久,其哲学源头当是庄子“坐忘”论、“澡雪精神”说。

置身诗境的过程,从思维的角度看,当是联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