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校思政工作中信任建构的实践路径.pdfVIP

刍议高校思政工作中信任建构的实践路径.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总第 294期2014年 10月(下) Total.294 October 2014(C) 作者简介:袁莉莉,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工作组组长,讲师,法学博士。 摘 要 在一个社会极度分化的时代, 信任作为重要的思 想政治教育资源, 有益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实效 性。 信任是高度抽象的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 文章结合高 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信任缺失的表现形态进行分析。 从理论 上多维度探究信任构建的实践路径, 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 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信任缺失 信任构建 Discussion on Ways of Trust Building in University Ideo- 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 Yuan Lili Abstract In the era of extreme social differentiation, trust is an important resourc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level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rust is a highly abstract concept, has rich connotation. The paper will analyze the form of expression combined with the lack of trust in university ideological and po- litical education, to explore the trust practice path construction from the theory of multi-dimens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 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the lack of trust;trust building 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断裂社会中,主体严重缺乏安全 感,时时感受着存在的孤独和焦虑,加之诸类社会问题的涌 现,制度的弱化和缺失,人们往往显得无所适从,而人文、精 神和价值方面的因素在无形中也被忽视或被边缘化。此时, 信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社会普遍的信任缺失会折射到校 园层面,影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高度抽象的 信任具有丰富的内涵,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信任建构也 并非一朝一夕,因而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和 实践者高度重视并进行相关的理论研究。 1 信任的基本理论 信任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心理现象,在不同学科视野 下,研究者使用的信任概念往往是相互区别的,其研究重点 各有不同,心理学范式的研究主要认为信任是个体在特定 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心理反应,是一种相互关联的认知过 程和认知取向。吉登斯语境下的信任是本体性安全感的获 得过程,他认为本体性安全是“大多数人对其自我认同之连 续性以及对他们行动的社会与物质环境之恒常性所具有的 信心”。[1]社会学的研究认为信任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社 会制度(法律和法规等)和文化规范(道德和习俗等)的产 物,是与社会结构和文化紧密相连的”。[2]经济学的研究范 式,个体被认为倾向于做出理性的、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信 任决策即是根据个体内在的价值观念对潜在成本和收益比 较后,进行净收益的计算得出的。笔者认为,需要综合各类 学科的研究视角来对于信任进行全面的解读和分析。 信任的普遍概念是对被信任方采取合意行动可能性的 预期和信念。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信任是教育者对于教育对 象是否采取合意行动的预期和信念或者反之教育对象对于 教育者的表现形态均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信任内涵。信任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资源,是连接教育者和教 育对象的有效介质。信任的状况一方面和思想政治教育工 作现行的运行有关,但另一方面又反过来直接影响了思想 政治教育的状况和有效性。 对于信任类型的分析,社会学家(Luhmann)曾将信任分 为人际信任与制度信任,而事实上,信任类型包括个体水 平、群体、组织和制度等层面的问题,如组织信任、制度信任 等。基于上述理论,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信任的内涵可以 包含三部分内容,一是反应信任,是教育者所预期的教育对 象对给予信任行为的反应所触动和激发。“通常来说,给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