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私观念研究综述.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3年第 4期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3· 中国公私观念研究综述 刘 畅 (南开大学 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天津 300071) 摘要 :公私观念,是中国文化中最富活力的思想因子之一;公私之辨,是古今一以贯之的思想母题。 春秋战国诸子争鸣,已提出崇公押私的命题,至于秦汉之际,“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社会理念基本成 型。其后,“公”本位思想一直占据传统思维主流,其中间或有“私”本位观念萌动、抬头,但一直是思想界 的弱势群体。至于近现代,“公天下”观念仍是发动一次次社会改革与革命的强大思想引擎。百年来,中国 社会所经历的从传统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每一重要阶段,无一不伴随着公私观念的激烈争论。公私难分, 剪不断,理还乱;公私纠缠,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自先秦始,这一领域积淀了大量的思想遗产 。许多学者 对此进行 了广泛、多元、分层的研究。目前,这些成果尚呈弥散状态,对它们按照不同专题进行一番清理, 将为进一步的深度研究提供一条大致准确的起跑线。 关键词 :中 国思想 史;公私观 念 ;研 究综述 中图分类号:K03;K2O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1—4667(2003)04—0073—10 崇公抑私,是传统文化中最活跃的思想因子;公私观念 ,是古代思想史中至关重要的论证母题, 相对其它概念范畴来说,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思想观念层出 迭见 ,其中许多概念、范畴已经随着旧社会的解体而消亡,只作为纯粹历史意义上的研究对象,如 “王权”、“王道”、“王制”、“天理”、“人欲”等;还有一些“五四”以来受到了严厉的挑战与抨击,如 “仁”、“义”、“礼”、“忠”、“孝”等。如美国学者列文森所说,它们已经被“博物馆化”了,即“传统文化在 现代中国人的心灵里已经成为满足情绪需要而未必有实用价值的古董。??虽然中国传统文化还 存在于中国人的心灵里,而且可以看得到,有时还可以摸得到,但这已不属于他们了。”[1]但是,公 私观念,虽历经千年沧桑,仍有顽强的生命力。从历史过程来看,“公”天下思想的时间跨度最长。有 学者认为“公私问题是中国历史过程全局性的问题之一,它关系着社会关系和结构的整合,关系着 国家、君主、社会、个人之间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2],很有见地。为给学界同仁深入研究搭建一 个平台,特对公私观念的研究现状作一粗略描述。 一 、 字义构 形溯源 公私观念的特殊性首先在于,它是一组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反义对举的思想范畴。而字义溯源又 是一切古典文化研究所遵循的规范。于是 ,字义构形溯源,自然成为研究的起点。从这一角度考查, 目前对公私二字约有以下解释: (1)私为 自环,公为平分。《说文》:“厶,奸邪也。韩非日:‘苍颉作字,自营为厶。’凡厶之属皆从 厶。”又 :“公 ,平分也 。从八从厶。八 ,犹背也 。韩非 日:‘背 厶为公 。”’又 :“私 ,禾也 。从禾 ,厶声。北 收稿 日期 :2oo3一o2—22 作者简介:刘 畅(1953一),男,山东烟台人,南开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思想史及古典文献研究。 蕤童趣 i潮 瞎 £建 £ 艇琏 菇甍“ j ·74· 2003年第 4期 道名禾主人日私主人。”段注引《诗》“骏骏尔私”,注:“私,民田也。”[32按许慎说法源于《韩非 ·五 蠹》:“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乃苍颉固以知之矣。”[4]很清 楚,这是一种政治文化上的主观阐发,而非文字学意义上的客观解释。故不可引以为字义构形之依 据。 (2)厶为耒耜,公为瓮形。徐中舒先生认为:“公象瓮(赛)形,在古代大家经常要围在赛旁取酒共 饮,故公得引申为公私之公。私是农具,从 乙 ,象耒耜之耜形,是农夫用以耕作,作为自己私有的工 具,故私得引申为公私之私。”[5](p.1441)又:“耜为农具 ,为个人所 日常使用的物件,故得认为己有, ? ? 厶与私亦当为耜引申之字,耜,私、厶,古同在心母(古韵耜在之部,私厶在脂部,之脂古不通用, 或由声近相通)厶小篆作 ,形与铜器中 字绝相似,私从禾,即耜之别体 ,耜为个人所有,故得引 申为公私之私。《韩非 ·五蠹》云:‘古者苍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公私之相背也, 乃苍颉固以知之矣。’此说与古代社会情况不合。铜器中公作 ,全无相背之形,可证其为臆说。” [5](p.93)方舒鑫先生亦认为指瓮器[6]。 (3)“厶”乃人侧面形象之象意,“公”乃人脸正面之象意。即:侧面为私,正面为公。其云:“我们 的祖先是聪明的,他们发明了‘象意’造字法,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用形象的方法解释抽象的事 物——从那些 ‘截流私分’的人总是以侧面来应付众人的疑问这个 ‘形象’人手,抓住这种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