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津《大公报》的时评看民初政局.pdfVIP

从天津《大公报》的时评看民初政局.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 一 一 一 《.史论. { { 从天津《大公报》的时评看民初政局 l }《 ≮ 民主共和一直是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奋斗的目 标 ,辛亥革命打破 了几千年来 的封建帝制 ,为共和 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与实施提供了契机。虽然在西 方行之有效的民主制度在中国往往变形走样 ,但 一 心独裁的统治者毕竟也不敢公然 冒天下之大不 韪 ,只能悄悄地偷梁换柱 ,逐渐地将 民主共和转变 为专制独裁。故此 ,在民国成立 的最初几年中,中 国政坛充满了民主与独裁的角逐 ,确切地说,应该 是民主共和被专制独裁的逐步吞噬。当时的天津 《大公报》对这一过程给予 了关注与评述。虽然由 于立场关系其观点仍然可圈可点 ,但如此纷乱 、复 杂的时局 ,竞能透过一篇篇寥寥数百字 的评论清 晰可见。1912—1913年天津《大公报》连缀的时 评,几乎勾勒 出了一卷 民初政局的生动画面。由 于这幅画面是 由大公报人绘制而成 ,不可避免地 带有浓厚的大公报色彩,确切地应该称作大公报 人眼中的世界。报纸的舆论来源 于社会 ,又反馈 于社会 ,天津《大公报》向我们所展示 的是一大批 人对民初政局的看法与心态。 时评是二十世纪初出现的一种报纸文体,自 其问世以来 ,各报竞起效仿 ,风靡 一时。天津《大 公报》正好创办于时评肇兴的年代,因而对于时评 极为重视,一般均由总主笔亲任其事。 自创办始 , 每天都有两篇专论国家大事的闲评 ,按当时新 闻 业的用语 ,应该称作“社论”或 “时评”。1912年 2 月英敛之退隐后 ,大公报的笔政改由樊子镕 、唐梦 幻等人接替。如果没猜错 的话,垄断该报时评的 “无妄”与“梦幻”,应分别是二人的笔名。讥讽时 政 、刻意求新 、表达 民众 的心愿与呼声 ,既是保证 销售量的屏障,也是多数文人办报的初衷。因此 , 虽易遭致当局 的迫害,许多报人却坚忍不拔地不 改其志。1960年王芸生、曹谷冰在《英敛之时代的 旧大公报》一文中提到 ,旧大公报之所以能够见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48 l 2003.3民国档案 于时,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敢言人所不敢言, 敢登人所不敢登”。①正因如此,该报才刊发了大 量有关国家政事的时评,从而为我们对民初政局 的重新审视提供了便利。 民主共和制度虽然伴随着中华民国的成立而 到来 ,但它 丰富的蕴涵与 内容 ,如政党 、国会 、宪 法、责任内阁等,都需要逐步地确立与完善。由于 时间的仓促,孙 中山的南京 临时政府几乎只构建 了一个民主共和政体的框架,能否真正落到实处, 主要取决于 1912年 3月后所成立 的北京政府。 遗憾的是 ,袁世凯从孙 中山手 中接过 民主共 和旗 帜的那一刻起 ,就没有打算把它继续挥舞下去 ,而 只是将其视作进一步获取权利的凭仗。在袁世凯 那里,民主共和成 了用来攻击政敌 的武器。而在 其他人那里 ,或者由于对其内容的生疏 ,或者出于 争权夺利的需要 ,民主共和也几乎被演绎成一场 闹剧。所有的混乱与污浊无不打着民主共和的旗 号。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就反对民主共和、主张君 主立宪的大公报人 ,自然成为民初政局纷争局面 的冷眼旁观者。由于减去了偏袒某方的嫌疑,其 言论更增添了几分浓郁的攻击性与火药味。虽然 这种各打五十大板 的方法值得商榷 ,但它却一定 程度上揭露了民国初年民主共和制度推行过程 中 的种种弊端 ,也反映了相 当一部分人对 民初政局 的看法与意见 。 政党的兴起,是伴随辛亥革命而来的突出现 象。天津《大公报》曾由衷地发出感叹:“今 日之团 ① 王芸生、曹谷冰 :《英敛之时代的旧大公报》,中国人民政治协 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 员会编 :《文史资料选辑》 第九辑,中华书局 1960年版,第 39页。 伙 ,亦太伙矣。徒见夫党人之动辄得利也 ,鸠集三 五无赖为同志,挂名一二伟人为幌子,标其额日某 党、某会 、某团、某社 ,鼓其舌日,为国家也,为国民 也,为大多数同胞也 ,图穷 匕见,则舍骗取他人之 黄白物无 目的也。”① 1914年底,《大公报》又纷列 了诸多党团的名称:“自中国改换民国名 目而后 , 他事未见发达进步 ,惟党也 ,会也 ,团也 ,种种名 目,大有与 日俱进之势。有所谓 国民党、共和党 、 进步党、统一党 者,有所谓 仁义会 、道德会 、维持 会 、道行会者 ,有所谓侠义团 、铁血团、诛奸团、救 国团者 ,现又闻有所谓巩黄党者出现。前后参观, 真可谓五光十色,无奇不备矣。孰谓 中国人不如 各国人哉?各 国党会之名 目,有如是之层 出不穷 乎?吾想各国闻之 ,当亦逊谢不敏矣。民国有之 , 当亦益为 自豪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