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湖文化走廊”论纲.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鉴湖文化走廊”论纲.pdf

第34卷第6期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V01.34No.6 OFSHAOXINGUNWERSnY NOV.2014 2014年11月 JOURNAL “鉴湖文化走廊”论纲 叶 岗1 陈民镇2 (1.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浙江绍兴312000;2.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2400) 摘要:“鉴湖文化走廊”是一道上起六朝下至唐宋、以越文化中心地为中心、立体多维的文化走廊。“鉴湖文化走 廊”的发生发展与时代大势息息相关。六朝时期“鉴湖文化走廊”初步繁兴,伴随着不同文化系统的碰撞、融汇,越地 文化也因此呈现出丰富多姿、多元互摄的面貌。在唐代,“鉴湖文化走廊”继续发展,并臻于鼎盛。南宋时期鉴湖渐趋 堙废,“鉴湖文化走廊”也逐步衰落。 关键词:越文化:鉴湖:鉴湖文化走廊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14)06—0001—12 自竺岳兵、邹志方等先生倡导“浙东唐诗之路”以来…,这一诗歌之路乃至文化之路受到愈来愈 多的关注。我们不妨将时间的幅度拉大,并且不独将视角放在“路线”层面,可以发现,在越文化中 心地①的范围内(与“浙东唐诗之路”空间范围有所交叉),在六朝时期已经形成了文化走廊,并延续 至唐代以后。故此,我们拈出“鉴湖文化走廊”的概念,指涉这道上起六朝下至唐宋、以越文化中心 地为中心、立体多维的文化走廊。之所以以“鉴湖”命名,一是在于东汉马臻围筑鉴湖为这道文化走 廊奠定了基础,鉴湖之衰亦与文化走廊之衰同时;二是在于越文化中心地是这道文化走廊的主要范围, 鉴湖流域又是越文化中心地的中心;三是鉴湖是越中山水的代表,而这道文化走廊又是以山水为依托 的。“鉴湖文化走廊”的发生发展与时代大势息息相关,而越中山水、佛道仙踪、隐逸情结、人文思想 的多元汇聚以及本土居民与寓居者的共同创造则是“鉴湖文化走廊”几个基本元素。 一、六朝时期“鉴湖文化走廊”的初步繁兴 在多元文化的互摄与互动之下,六朝时期的越地文化呈现出繁兴的面貌。在此期间,越文化又实现 了一次突进,“鉴湖文化走廊”的繁荣是直观体现。东汉筑鉴湖后,“鉴湖文化走廊”逐渐形成。在六 朝尤其是“永嘉南渡”之后,“鉴湖文化走廊”初步繁兴。六朝时期越地文化显现出多元互摄的特征, 其背后自是六朝文化的多元性使然。伴随着不同文化系统的碰撞、融汇。越地文化也因此呈现出丰富多 姿、多元互摄的面貌——这是“鉴湖文化走廊”在本阶段的重要特征。 (一)佛一道一儒一玄的互摄 由于没有定于一尊的理论,六朝处于一个缺乏思想权威的时代,价值观念有待进一步整合,新的思 想学术也在孕育之中。“佛一道一儒一玄”的互摄共生成为一条重要线索.不同的思想在摩擦中相互渗 透,在冲突中相互融合,开始形成中国思想学术多元激荡的基本格局。这在作为当时思想学术一大中心 的会稽,表现尤为明显。东晋时期会稽宗教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佛、道两家。在东晋时期,会稽系南方 三大佛学中心之一②。当时流行以“诸法空相”为主要义理的般若学,所谓的“六家七宗”[2]除道安的 本无宗在北方外,其余六家、六宗均活动于江东,其中有六人在会稽,并以剡东为主要建寺之处。外来 的佛教正经历“中国化”的关键阶段,其与北地玄学相交融,并向越地渗透。而道教与越地本土重神 信巫的传统信仰有所牵涉,早于东晋就已在越地扎根。至于两汉时期在越地逐渐壮大的儒学思想则受到 了一定程度的冲击,由于越地儒学根柢不如中原地区深厚,其他思想也便有了更多的生长空间。 ·收稿日期:2014—09—30 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越文化发展论”(13FZS03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叶岗(1965一),男,浙江绍兴人,绍兴文理学院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陈民镇(1988一),男,浙江苍南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博士研究生。 万方数据 2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第34卷 六朝时期儒学虽不如两汉兴盛,但仍有所发展。当时儒学有南、北学之分。与北方儒学固守古文经 学不同,南学虽然同样延续郑学,但更多地吸收了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