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诗词三首(示儿 题临安邸) (教案) 2025-2026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docxVIP

12.诗词三首(示儿 题临安邸) (教案) 2025-2026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通过随文识字、字理识字等方法认识“乃、熏”等5个生字,会写“祭、恃”等8个字。

2.结合课外资料,在反复诵读和融情想象中,正确理解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感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背诵课文。

3.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通过古诗的对比参读,明了诗歌之间的联系,体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课前预习:

学生搜集北宋、南宋的历史资料;搜集不同时期、不同诗人的爱国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整体通读,把握诗境

1.揭题导入,引发期待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三首》的前两首《示儿》《题临安邸》,请结合注释说说你从题目中了解到哪些信息。(预设:《示儿》的题目点明了这首诗是父亲写给儿子的;《题临安邸》的题目点明了诗歌是在南宋都城的旅店写的。)

看着这样的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父亲为什么要给儿子写诗?写了什么?临安是什么地方?作者为什么要在那里写诗?)

2.借助注释,自学古诗

请同学们带着这些疑问,认真读一读这两首诗,争取读正确,读通顺,同时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试着说说这两首诗的大概意思。

指名朗读,相机纠正读音。

3.聚焦同质,走近宋代

(1)两首诗都是宋代诗人所作。学生交流课前所搜集的北宋、南宋的历史资料。

(2)两首诗都写到了地名。出示“九州”“中原”“临安”“汴州”,读一读,结合注释说说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地方,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预设:“九州”指的是中国,“临安”是南宋都城,“汴州”是北宋都城,而“中原指的是黄河中下游,即北宋都城一带。两首诗都提及了宋代的都城。)

(3)两首诗都写到了人。“乃翁”“游人”分别指的是陆游和南宋的权贵、统治者们。

(设计意图:知人论世、整体观照,实为古诗学习之重要门径。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此为整合策略之小试牛刀;借注释、知大意,是整合的基础;聚焦同质、求同存异则是整合的关键。此处整合,意在铺垫史实背景、把握情绪基调、营造解读期待。)

二、分步解读,品悟诗情

1.学习《示儿》

(1)学习字理,识解“示”“祭”。

出示“示”“祭”的甲骨文,“示”表示供放祭品的石桌;“祭”表示手持滴血的肉敬供祖宗神灵,理解“家祭”。

(2)整体观照,理解诗意。

陆游在临终时对儿子说了些什么?

(预设:死后无牵无挂,挂念国家没有统一;盼望早日北定中原,祭奠时告慰统一的消息。)

(3)还原语境,沿情三问。

①一个人临终时,在自己的儿女面前,一般会留什么样的遗言?而陆游的遗言有何不同?

以此体会陆游“国”重于“家”的“国家至上”的伟大情怀。

②一个人知道自己将要辞世,心情一般会万分悲哀,而陆游的“悲”有何不同?(板书:悲)感受陆游超越个人生死、超越个人情感的伟大情怀。补充陆游的一生及他所作的诗。

陆游两岁时北宋就灭亡了,他从小目睹了人民流离失所,金兵强盗为非作歹、滥杀无辜的场面。在20岁时,陆游激情高诵“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58岁时,他对朝廷夜夜笙歌,不想收复失地充满悲愤,痛呼“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68岁,他悲痛于北方人民在敌人铁蹄下苦苦挣扎,一句“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道尽心酸。

从20岁的“上马击狂胡”到68岁的“南望王师又一年”,这浓浓的爱国情融入了陆游的血液。

到了他85岁时,在临终之际,他写下了这样的遗言--(引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③陆游虽知死后万事不可知,为何还要“告乃翁”?

从“不可知”与“告乃翁”的矛盾冲突中,感受陆游对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志愿矢志不渝,至死不改,终成遗愿的伟大情感。

过渡:陆游的遗愿是即使在九泉之下也要知道“王师北定中原”的消息,那么南宋的王师都干什么去了?南宋的权贵都干什么去了?我们再来看林升写在旅店墙壁上的一首诗《题临安邸》。

2.学习《题临安邸》

(1)读圈字词,说说从诗句里看到了什么。

①看到了杭州美景。借助课文插图,结合“山外山”“楼外楼”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想象画面。

②看到了“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场面。

这里的“醉”是怎样的醉态,读着这个“醉”字,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有何感触?(板书:醉)

“醉”字联想:酩酊大醉、烂醉如泥、纸醉金迷、醉生梦死、今朝有酒今朝醉…

是什么让权贵们日日笙歌,夜夜买醉?(预设:暖风)这“风”指的是奢靡之风、腐败之风,这“风”消磨了他们的意志,让他们沉迷于酒色歌舞之中,忘记了耻辱,忘记了失地,忘记了使命-(引读)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借助资料,理解为什么把杭州当作汴州。

出示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伴随音乐,介绍汴州:汴州又称汴梁、汴京,是北宋的都城。据史书记载,汴州当时人口超过百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最繁荣的城市。图上再现的就是北宋的兴盛和都城的繁华。大家看街道纵横,店铺林立,人来车往,川流不息,好一派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imor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