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育论”:一条寂寞的社会学本土化路数.pdfVIP

“位育论”:一条寂寞的社会学本土化路数.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 杂 志 2003年 第 2期 “位育论:一条寂寞的社会学本土化路数 刘建洲 内容提要 作为生物学与社会学对话的重要成果,“位育论”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弊 端予以反省,同时也纠正 了西方演化论思想所可能引发的错误 ,包含 了一种 美好的重人 道社会理想。作为一种学科对话的理论范式,它超越 了个体与社会的对立、静态与动 态 的对立、社会性与生物性的对立、传统与西方的对立 ,它的提 出在社会学理论发展上是一 种创新。“位育论”昭示着生物学演化论思想和传统中国文化结合的一种路数,虽然只是 一 条寂寞的路 但却是社会学中国化的一种难能可贵的探索方向。 关键词 位育论 社会学本土化 生物学 社会学 对话 [中图分类号]C91—0cs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o447—662x(~ )o2—0152—06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系统地阐述了进化论思想。在书的结尾,他含蓄地写了一 句发人深省的话:“人类的起源和历史也将由此得到许多启示。”①人世沧桑,星转斗移。1959年美 国著名遗传学家 H·lJ.穆勒在纪念《物种起源》发表 100周年的一次会议上,却和另一位参加会议的 知名学者发出不约而伺的感慨: 这一百年来没有达尔文也是一样韵。”⑦ 参加会议的听众在震惊 之余,没有人否认这一感慨所包含的事实。我国社会学家、优生学家潘光旦先生(曾师从著名的遗 传学家摩尔根)直言不讳地指出:“尽管有赫胥黎一类的人替他发挥,甚至替他狂吠(赫氏自称为演 化论的矮脚狗,好比郑板桥 自称为徐青藤门下的走狗一般);尽管有人把它和当代社会思想伺题联 系起来,写成不知有多少种的专书,演化论还不过是生物学的一个家珍 并且,在他也不过是伺或 拿出来展览一下、把玩一下罢了。”对于这种“演化论对于实际的社会问题和社会思想没有发生很 大的影响”的状况,潘先生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一边含糊地承认我们 自己—人类与人类的社会 文化一是演进的产物,而对于进化所遵循的若干法则,却始终取不求甚解的缘故,或取得一知半解 而以为自足;甚或自作聪明地加以曲解;许多问题就从这不求甚解、一知半解与曲解中来O pl③ 进化论的时运和命运大抵如此。和进化论有着密切联系,但又试图超越进化论并将之与中国 传统文化资源结合起来的位育论,其时运也惊人的雷同。环顾热闹的学界 ,不难发现:相对诸如 “话语”、“霸权”以及“现代性”之类的社会科学术语的流行时尚,位育论几乎是天外来客,不仅在社 会科学界,就是在社会学界,也鲜有人问津。上文中潘先生将形容演化论的尴尬处境的话搬来形 容他自己的位育论,一点都不过分。潘乃谷先生虽然在《潘光旦释“位育”》对位育进行阐发可以说 是开了社会学重建后的先河,但也仅仅是枚举两位老先生的文章曾经提及潘先生的位育思想。④ ① (英)达尔文著(潘光旦、胡寿文译):物种起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2年版。第320页。 ② 田铭:进化是进步吗?[J】、自然辩证法通讯。1996。(3)。第72页。 ③ 潘乃穆,潘乃谷主编:潘光旦文集[M].第五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之“演化论与几个当代的问题”(写于 1939年版,严复《天演论) 出版于 189g年版),第 32页 ④ 参见李亦园:致中和一论中国传统乡民的基本价值取向;费孝通:个人 ·群体·社会。转引自潘乃谷 :潘光旦释“位育”.ISA工作论文,第五届 潘光旦纪念讲座会议材料。又见潘乃穆:潘光旦释“人世间的三角”【J]西北民族研究.2001。(3)。 · l52 · 社 会 学 目前比较系统地反映潘先生位育之说的著作,仍是 1996年潘乃谷等选编的《寻求中国人位育之道: 潘光旦文选》,但也仅仅是潘先生有关位育的论文汇编。 何为“位育论”?按照潘光旦先生的说法,位育论不妨直截痛快地叫“位育学”、“社会位育学” 或“人文位育学”。它是将社会演化论思想中国化的一种理论尝试。位育出自演化论,但又超越 之。倘若唐突地将位育与生物进化论混为一谈,无疑是对它的怠慢和有意无意的湮没。之所以将 位育论视作一种社会学难能可贵的社会学本土化理论路数,是因为笔者觉得,它不仅仅是生物学 演化论与社会学理论的一个结合,更反映了社会学中国化、生物学思想与社会学结合的境遇,是分 析社会学理论中国化的一个很好的标本。位育论对传统文化精神的独特弘扬,体现了潘光旦先生 融人文精神与生物学思想于一炉的苦心孤诣。而位育论的历史遭遇,则折射了西方理论与中国传 统结合的困境。故而分析位育论及其遭遇,有着双重的意义。 位育论和生物学演化论有着密切关系;位育的阐发,又和中国深厚的传统文化颇有渊源。它 是生物学的观点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会通。想要知晓位育的大义所在,需首先对进化论的观念及其 在中国的传播意义和价值有相当体认。可以毫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