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O03年第 4期 (总第 147期 ) 学 习 与 探 索 Study& Exploration No.4,2OO3 Genera1.No.147 古 文 《尚 书 》流 传 过 程 探 讨 杨 善 群 (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研究所,上海 2(x)235) 摘 要:学术界怀疑古文《尚书为“伪书”的一条重要论据,就是古文晚出。但经过稽查考核,证明古 文《尚书自西汉以后长期流传于世,至魏晋之际完备成集而形成传授关系,其来源可能有七个方面,非一 人 一时之伪造。 关键词:古文《尚书;流传过程 ;魏晋时期 中图分类号:K22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62X(2003)04 —0119—05 今传《尚书》中的二十五篇古文,学术界历来定为“伪书”。其中一条最重要的论据,是古文晚出。如 朱熹说:“孔书至东晋方出,前此诸儒皆不曾见,可疑之甚O”(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八,尚书一》)崔述亦 谓:“自东汉逮于吴晋数百年,注《书》之儒未有一人见此二十五篇者”;古文《尚书》“安得诸儒皆不之见, 至梁陈时而突出乎?”(崔述:古文尚书辨伪》,卷一,古文尚书真伪源流通考》)然而只要稍加稽查考核就会发 现,事实完全不是这样一种情况。现将笔者查考结果陈述于下,以讨教于学术界的同仁们。 一 、古文《尚书》自西汉 以后 的长期流传 自西汉、东汉以至魏晋,古文《尚书》一直在民间流传,曾有不少学者见过其书。现根据时间顺序,把 许多大学者所见古文《尚书》的情况,列举于下。 1.西汉中期司马迁曾见过古文《尚书》的《汤征》、《汤诰》、《泰誓》等篇。《史记·殷本纪》述“汤征诸 侯”,引了汤和伊尹的三段话后谓:“作《汤征》”;又说:“既绌夏命,还毫,作《汤诰》”,然后引述了自“维三 月”至“女毋我怨”的一大段文字;《史记·周本纪》述“十一年十二月戊午,师毕渡盟津”后,“武王乃作《太 誓》,告于众庶”,接着引了大段的讲话。显然,司马迁曾见过上面三篇《尚书》,故能大段引述。这三篇 《尚书》在伏生所传的今文《尚书》中是没有的,无疑属于古文。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两《本纪》中,司马 迁还谈到不少古文《尚书》的写作情况,如:“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训》”;“伊尹作《咸有一德》”;“伊尹嘉 之,乃作《太甲训》三篇”;“罢兵西归,行狩,记政事,作《武成》”;“康王命作策毕公分居里,成周郊,作《毕 命》”;“穆王闵文武之道缺,乃命伯同,申诫太仆国之政,作《同命》。”对于上述古文的是否存在,司马迁未 置一词,而独对于《仲丁》篇日:“《仲丁》书阙不具。”这里只有一种解释:大量的古文《尚书》有残篇断简的 存在,而惟有《仲丁》一篇已经看不到。无毋讳言,司马迁见到的古文《尚书》,远不止引述了大量文字的 《汤诰》等三篇。 2.西汉末年刘歆曾见过古文《尚书》的《伊训》、《武成》、《毕命》等篇。《汉书·律历志》转载刘歆的《三 统历》,其引《伊训篇》日:“惟太甲元年十有二月乙丑朔,伊尹祀于先王”云云;又引《周书·武成篇》“惟一 月壬辰旁死霸”等三段文字;再引《毕命》日:“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j出,王命作策”云云。显然,刘歆时这 三篇古文俱在,故他能一再加以引用。值得注意的是,刘歆在《移太常博士书》中说:自伏生以后,“天下 众书,往往颇出”;“古文旧书,多者二十余通,藏于秘府,伏而未发”。由此可以推断,刘歆见到“秘府”的 古文《尚书》,肯定要比司马迁所能见到的更多。 3.东汉后期郑玄曾见过古文《尚书》的《大禹谟》、《毕命》、《周官》等篇。郑玄注《书序》,对于古文的 收稿 日期,2003—02—17 作者简介:杨善群(1937一),男 ,上海人,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从事先秦史研究。 · l l9 · 保存状况,有的云“已逸”,有的云“亡”,分明有两种情形。对于郑玄所云,孙星衍解释说:“案逸者,不立 学官,逸在秘府也;亡者,竞亡其文0”(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卷三十,书序》)据此,注为“已逸”的《大禹 谟》、《五子之歌》、《胤征》、《汤诰》、《伊训》、《成有一德》、《旅獒》、《同命》等八篇古文,“逸在秘府”,郑玄肯 定是见过的。孔颖达《尧典正义》述郑玄“注《禹贡》引《胤征》云”,“注《典宝》引《伊训》云”;《毕命正义》又 引“郑玄云:今其逸篇有册命霍侯之事。”由上所述表明,郑玄确实见过古文《胤征》、《伊训》,他还见过古 文《毕命》逸篇。记述郑玄与弟子问答之词的《郑志》,有一段记赵商之问。他先引述成王《周官》的话: “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然后双方展开问答。由此可见,东汉后期,古文《周官》其篇俱在。郑玄 与其弟子还曾就篇中某些文句的意义做过讨论。 4.东汉末年应劭见过古文《尚书》的《泰誓》、《太甲》等篇。《风俗通义·过誉》篇日:“《太誓》有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