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冯至《十四行集》文本初探
——里尔克诗学体系的影响
杭州商学院王海铝
在冯至先生的一生中,领受里尔克诗歌和思想中的奇迹,并循着他
的精神轨迹去感悟浩淼的自然与生命的神秘,恐怕是最为持久、最为幸
福,又最为无法排解的情结之一了。冯至《十四行集》是“里尔克式”思
维经过长期运思之后一次最集中的阐发。他把里尔克的诗学体系作为
坐标,在这个坐标里,他思索了自己置身其间的神秘万物,虔诚地感恩
于那些赐他以精神食粮的思想巨人,探寻了自己生命中那些把不住而
又永远来临的幽思。他将人与自然、人与入、生与死、历史的钩沉、命运
交织融于一体,形成了一张有张力、有折射的网。二十七首诗,血肉相
依,具有很强的探索性。可以说,除了翻译与学术上的成就外,《十四行
集》应该是冯至先生作为诗人的最高结晶。
说冯至的《十四行集》受里尔克的影响最深,我们从文本之外就可
得到若干的证据。其一,冯至在《在联邦德国国际交流中心“文学艺术
奖”颁发仪式上的答词》一文中介绍了自己的诗歌渊源及发展历程。他
说:“在30年代,我基本上没有写诗。可是经常读里尔克的诗和《布里
格随笔》以及他的书信。”①冯至先生停笔十年,原因自然十分复杂,与
里尔克作品的影响不无关系。当这样巨大、陌生而又新奇的思想突然
被他窥见时,我们可以想象诗人所经受的震撼以及他那敬畏的心情和
一种深刻的渺小感。(这是任何诗人都必定具有的,我们从帕斯捷尔纳
①冯至.在联邦德国国际交流中心“文艺学术奖”颁发仪式上的答词.冯至全集第五卷.
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205页
258
冯至《十四行集》文本初探
克与茨维塔耶娃致里尔克的信①中最能明白这一点。)诗人在几个不同
的场合向我们提及了他长期迷醉于里尔克作品的实情。“当我于1931
年的春天,第一次读到这一小册书信时,觉得字字都好似从自己心里流
出来,又流回到自己的心里,感到一种满足,一种兴奋,禁不住读完一
封,便翻译一封……如今已经过了六年……而我的译稿则在行箧内睡
了几年觉。⑦‘‘记得1932年,我在柏林,正以极大的热情读里尔克的诗
和散文。里尔克早期的专著《渥尔卜斯危德画派》没有收入当时六卷本
的《里尔克文集》里,我很想知道这是怎样一本书。正在这时,我在一家
旧书店忽然发现这本书的初版……一④“……像《致奥尔弗斯的十四
行》这样一部并不是每首都能读懂的诗集,为什么给了我如前所述的启
发,而且几十年来它经常在我的身边?……”④这些诗人的自述表明,
克的部分作品),他不仅潜心研读里尔克的著作,多方收集并部分翻译了
里尔克的作品,而且,经过长期的思考与体悟,里尔克的许多诗学观点
(甚至诗艺)在潜移默化中已经成为他自身气质中重要的一部分了。因
此,当他写《十四行集》的时候,不仅里尔克常用的意象和诗调能够tl然
流溢出来,而且整部诗集的视野与部分立场都几乎与里尔克如出一辙。
其二,在诗歌形式上,他采用了十四行变体,而且,变体的格律也没
有严格遵守。他多次提到,在这之前,他是没有想到要用十四行体的。
如在《我和十四行诗的因缘》中:“……把这些形体略加修整,就成为一
首又一首的十四行诗,这是我过去从来没有料到的。⑤在《在联邦德国
国际交流中心“文学艺术奖”颁发仪式上的答词》中:“……现在有了写
诗的迫切要求,用什么形式呢?……但十四行诗有严格的格律,我又担
①在三位大诗人之间的通信中,里尔克被称为“您就是诗的化身”,。超越您则意昧着去
超越诗”。刘文飞在.世界文学.1992(1)上翻译了三位诗人间的信箴14封,后又将三人间的
通信全部翻译出版,见三诗人书简.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⑦冯至全集.第十一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283页
③冯至.书海遇合.冯至全集第五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34页
④冯至.我和十四行诗的因缘.冯至全集第五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98页
⑤冯至.我和十四行诗的因缘.冯至全集第五卷.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94页
259
大学语文与素质教育一全国大学语文研究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心削足适履,妨碍抒写的自由。正好里尔克《致奥尔弗斯的十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