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pptxVIP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释道玄

——交融碰撞的火花

文学艺术

——繁荣发展的高峰

科学技术

——领先世界的自豪

中外交流

——海纳百川的发展

8

交融碰撞的火花

儒释道玄

A.儒学独尊: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学说被确立为正统思想,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B.佛教传入:张骞通西域后,佛教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东汉明帝时,西域的僧人运载佛经到洛阳传教,佛教逐步在社会上传播开来。

C.道教兴起: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这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张角创立太平道,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

汉代

魏晋南北朝

材料一:正因为两汉经学所宣扬的是一种整体秩序规范,缺乏关于个体人格方面的理论……

所以一旦社会出现动荡变化,其苍白贫困的本质便立即暴露出来了。

——马良怀《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

材料二:到东汉末年魏晋时代,国内大乱,人们生活痛苦,精神上也缺乏寄托;而当时中国传统思想的儒学,久已变成没有灵魂的空架。

——傅乐成《中国通史》

史料实证

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佛教在中国日益盛行,作为主流统治思想

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道教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

佛教吸收儒学的精髓,渐趋中国本土化。

历史解释

魏晋南北朝

魏晋玄学:魏晋之际,社会上出现了逃避现实政治斗争、崇尚老庄的思潮玄学。以老庄哲学为骨架,杂糅儒家经义,以有无本末关系为中心问题,主张虚无的“道”,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主要经典是“三玄”,即《周易》、《老子》和《庄子》;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

材料一:隋唐思想学术的发展,是在三教鼎立的三教关系新局面下展

开的。——洪修平《隋唐儒佛道三教关系及其学术影响》材料二:唐朝实行三教并重政策,主要从政治需要出发。统治者利用儒家君臣父子之义来巩固统治,也要用佛道来安定社会,缓和矛盾。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隋朝——三教合一唐朝——三教并行

即尊道、礼佛、崇儒,奉老子为祖先,使道教最受尊崇;儒、道、佛三者之间互有影响又彼此独立,主要在于它们社会功能的互补。

儒学家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

隋唐时期

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身是菩提树,

菩提本无树,

心如明镜台,

明镜亦非台,

时时勤拂拭,

本来无一物,

莫使惹尘埃。

何处惹尘埃。

中国佛教宗派

中国佛教共有八宗,即密、禅、净土、唯识、嘉祥、华严、律、天台。其中禅宗又名佛心宗,传说创始人为菩提达摩,至五祖弘忍下分为南宗惠能和北宗神秀,时称“南能北秀”。禅宗宗趣,在以生活中种种事项“参禅”得道,由一切事中所做皆向心求,久必知心,知心即知佛。六祖惠能常言“即心即佛”,指出佛性人人皆有,创顿悟成佛之学,使繁琐的佛教简易化,也使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中国化。

材料一:北魏都城洛阳,城中佛寺竟达一千三百六十七座,一些小小的里坊,也建置起十所佛寺。建于北魏熙平元年(516年)的永宁寺规模宏大,其僧房楼观达一千余间,寺中心有九层方形木塔一座,高四十余丈,与埃及金字塔、法国特拉斯主教堂不相上下。……

《南史·郭祖深传》记载道:“郡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僧尼十余万,资产丰沃。所在郡县,不可胜言”。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南北朝时期,佛教势力发展很快,僧侣不须纳税服役,部分寺院积聚起雄厚财富,控制着大量土地和劳动力,灾难时,不但不对灾民施以援手,反而趁机吞并土地。据《历代三宝记》称:“周武帝一世……毁破前代关山西东数百年来官私所造一切佛塔,扫地悉尽,融括圣容,焚烧经典。八州寺庙出四十千,尽赐王公充为第宅,三力释子减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周武帝灭佛,达到了他的预期目的,用他的话来说,是“自废(佛)以来,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西伐妖戎,国安民乐,岂非有益!”

——余世明《北周武帝改革论》

三武一宗灭佛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耗费钱财;不事生产;损害政府利益

表现:三武一宗之厄;范缜《神灭论》,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精神和肉体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影响:佛教文化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