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传统与先锋之间的游走
电影《第三类接触》(史蒂芬·斯皮尔伯格,1977)尾声部分是一个让观众震撼、激动的场面,当外星人和人类第一次见面时,音乐为二者架起了沟通的桥梁,成为相互理解的基础。音乐作为一种通用语言,触及深层的人类情感和体验。科幻电影既有对现实社会的影射,又有对未来世界的畅想,其音乐创作始终游走在传统与先锋之间,寻找能够支撑起这种架构的表达方式。
一、恢宏中的咏叹:交响乐中的人类史诗
基于科学理性幻想的科幻电影力图用影像创造一个未知、陌生的世界,用视觉奇观吸引猎奇的观众,早期为科幻电影编纂音乐甚至创作音乐的作曲家大多是擅长古典音乐或者舞台剧音乐的行家,他们结合电影通俗化的特性,沿着自己的惯性思维,用华丽恢宏的交响乐塑造了科幻电影中的音乐声景。
(一)古典音乐的全新阐释
据记载,1910年爱迪生公司出品的科幻片《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19i0)随片附赠了一份演奏次序表,针对情节变化的14处地方,给出音乐选曲的建议,包含瓦格纳《罗恩格林》(Lohengrin)中的新娘大合唱,以及韦伯《自由射手》(DerFreischutz)的片段。浩瀚的古典音乐为早期无声电影提供了丰厚的音乐资源,然而这种配乐方式却存在着一个致命弱点,那就是众多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影片选用的音乐却是相同的,观众对这样的配乐方式越发厌倦。无声电影时期虽然出现了专门为某部影片进行音乐创作的案例,但是由于成本昂贵并不是绝大多数电影采用的方式,选择已有的古典音乐仍旧是各个影院的常规做法。
好莱坞率先进入有声电影时代,音乐成为早期有声电影乐于炫耀的声音元素,各制片公司纷纷与作曲家签约,把配乐权抓入手中,为电影进行原创音乐成为潮流。那些无声电影时期观众耳熟能详的古典音乐被扔进故纸堆里,直到1968年库布里克划时代巨作《2001太空漫游》(2001:ASpaceOdyssey,1968)问世才被重新认识。
在库布里克看来,《2001太空漫游》是一个“混杂了历史、宗教、寓言、哲学等意识形态的神话,它也许并不能迎合观众的某些审美习惯”[2]。电影探索了人类未来以及未知宇宙,反思了人类与机器、人类与科技的关系,启发了人类自身的思考,这样一个宏大复杂含义深刻的主题,库布里克在古典音乐中找到了强有力的音乐支撑。
影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德国晚期浪漫主义作曲家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Strauss)根据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同名著作而创作的交响诗《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全曲共有9段,真正用在影片中的只是短短1分30秒的序曲《日出》。小号悠远地奏出C-G-C五度上跳的三个音阶,与管弦乐队共同推起宏大的合奏高潮,从简约到华丽,从冷静到热烈,显示着绝对的力量,触及人的精神和灵魂。雷鸣般的定音鼓以及反复三遍的音乐主题配合影片画面以星球的视角描绘太阳喷薄而出的壮观景象,共同营造了气势磅礴且寓意深远的视听奇观。“理查德·施特劳斯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在音乐界并不被认为是其最重要的曲目之一,在大众的了解中也并不是最为经典的曲目”[3]。然而,对画面的深入阐释使得古典音乐重获新生,古典音乐的魅力再次俘获了电影观众。
《2001太空漫游》为科幻电影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将科幻电影“从50年代的B类型升到A类型,显示出科幻类型和社会题材同样的重要性”[4],同时还赋予古典音乐新的生命力。此后,选用现成的古典音乐成为一种常见手段,古典音乐多变的色彩以及深刻的寓意为电影插上了翅膀。例如《V字仇杀队》(VforVendetta,2006)中的《1812序曲》,柴可夫斯基原本是为保卫祖国反抗法国入侵者的俄国人民所写的一首澎湃人心的作品,却出现在这个反乌托邦的科幻电影中,V爵士为了对抗极权政府带领人民在市中心、国会大厦设计了连续爆炸,以炮火声闻名的《1812序曲》与冲天的烟花、不断爆炸的建筑一起点亮了夜空,也点亮了人民内心深处的熊熊烈火。
这些涉及宗教、历史、哲学、意识形态的科幻电影往往能够在古典音乐宝库中找到合适的音乐支撑。当科幻电影所展示的未知与超验主义,与久远却包罗方象的古典音乐相结合时——惊心动魄的奇观画面得到了深邃的诠释,古老的音乐则获得了全新的解读,给观众带来了既熟悉又陌生的听觉奇观体验。
(二)交响化配乐的气势磅礴
从20世纪50年代一直到70年代末,电子音乐一直是科幻电影的爱宠,电子音乐诡诵多变、新鲜奇异、迷幻斑斓的音色是塑造陌生未知世界的最佳搭档。从《机械怪兽》(RobotMonster,1953)、《地球停转之日》(TheDaytheEarthStoodStill,195l)、《人猿星球》(PlanetoftheApes,1968)到《星际迷航》(StarTrek,1967)都采用了实验色彩的电子音色。1977年为乔治·卢卡斯《星球大战》配乐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