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界说.pdf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史 学 月 刊 2000年 第 3期 ·1O3· 会”界 说 (苏州铁道师范学院 历史系,江苏 苏州 215009) [关量词]庙会;祠庙;民俗文化;中国古代社会史 [摘 要]庙会是以祠庙为依托,在特定时间举行的祭祀神灵、交易货物、娱乐身心的集会。庙会 的本质属性通过一系列征象表现出来,而与其他“会”的组织相区别。这些征象是:空间的结节性; 主体的广泛性;内容的复合性。 [中圈分类号]K8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83-0214(2OOO)O3一O1O3一O7 Definition of Temple Fair XIA()一Tian (Department of History,Suzhou Railway Teacher Colege,Suzhou 215009,China) Key Words:temple fair;temple;folklore;a social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 Abstract:Judging from the forms of many temple fairs,a temple fair can be regarded as a kind of assembly of country folks centered around a temple.During the fair,people hold religious ceremonies,do business and have recreations.Temple fair’s characteristic is reflected through a series of signs:nodus of space,the univer- sality of participator,complication of activity,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other assembly. 祠庙是传统中国社会最基本的物质文化 景观,以祠庙为依托而形成的庙会,是透析社 会实态运作的重要视点,近年来引起历史学、 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许多学科的日益关注。 但是,历史上名之日“会”的组织实在繁杂。 有庙未必有“会”,是“会”未必是庙会,甚至有 冠以“赛会”、“神会”之名而无庙会之实者。庙 会本身的复杂性,造成论者对其理解的困难; 在论者之间,歧异在所难免,舛误亦复不少。 本文的申说,是检讨诸家庙会概念之后,在对 相当时空的庙会型态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形 成的一家之言。 “庙会”概念的检视 早在 1925年,顾颉刚先生调查北京城西 妙峰山庙会时,称这里的庙会为“香会”。他 说,香会是乡民祀神的会集的变相;从前叫做 “社会”,自从释道庙观并起,固定的社会就演 化为流动的社会;流动的社会有两种:一种是 从庙中舁神出巡的赛会,一种是结合了许多 同地同业的人们齐到庙中进香的香会。 我 们注意到,民俗学家最初接触庙会现象时,就 已经从历史源流的角度,涉及到了庙会的基 本内涵和类型,然而奇怪的是,后来的研究者 并没有沿着这条思路走下去。全汉升先生在 考察中国庙市历史时,虽然也注意到了庙市 中的娱乐活动,但在他那里,“庙会’也就是 庙市的意思,二者并没有分别的地方。⑨自此 ① 在民国时期的浙江乡村社会,称之为“会”的社会 组织,关于经济方面的,有七星会、摇会、新安会、 蓬头会、桑苗会;关于公益方面的,有种植会、禁 会、道路会、水利会、桥会、渡船会、水龙会、施材 会;关于娱乐方面的,有迎灯会、戏文会、长生会、 土地会、三官会;关于迷信方面的,有赛会、神会等 等。见蔡斌咸:《中国农村社会固有组织的分析及 其价值》,《文化建设月刊》第二卷,第六期,1936 年3月10日出版。 ② 顾颉目j:《妙峰山》,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8月 影印本,第 13页。 ③ 全汉升:《中国庙市之史的考察》,《食货》第一卷第 二期,1934年 12月 16日。 · 104· 以后,把“庙市”作为“庙会”的替词成为一个 普遍现象。1980年版《辞海》沿袭了自1936 年以来几个版次的基本意思,给“庙会”这样 解释: 庙会,亦称“庙市”。中国的市集形式之一。 唐代已经存在。在寺庙节日或规定日期举行。一 般设在寺庙内或其附近,故称“庙会”。① 《中国风俗辞典》的释文类似:“庙会,亦 称 庙市。在寺庙内或寺庙附近的定期集 市。”② 两本颇具权威性的词书都特别强调庙会 的集市贸易特征,认为庙会只是民间集市之 一 种。其原因何在?谢重光先生道出了个中 缘由:“因为这种集市总是在寺庙中或寺庙附 近举行,故称庙市;又因为它一般总是和寺庙 中的法事、斋会及种种宗教、文化活动相结 合,所以又称为庙会。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