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经济合作现状前景及对策.docx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俄经济合作现状、前景及对策 1991年底,前苏联解体,次年,中俄经济合作全面展开。 截至2009年,中俄经济合作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叶 利钦时代(1992 — 99),普京时代(2000 — 08)和目前的梅德 韦杰夫时代(2008—) o 2008年,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 中俄经济合作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一金融危机前的中俄经济合作概况 中俄经济合作主要集中在3个领域:贸易、投资和技术合 作,其中贸易所占比重最大。 1>双边贸易是经济合作主体 1992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46.3亿美元,第二年迅速上升 至76.8亿美元,反映出两国强大的市场需求能力。94年双边 贸易旋即转入低谷,锐减34. 2%,原因是俄休克式”经济改 革给社会以重创,支付能力趋弱,无法满足进口需求。1999 年,普京出任总理,当年俄实现粮食自给,经济开始复苏。2000 年双边贸易额达到80.03亿美元,至2008世界金融危机爆发 当年,已经达到568亿美元1 (详见附件:表1) o 2、双边投资规模较小 与贸易相比,中俄双边投资规模小,发展速度慢,涉及领 域较窄。俄对华投资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运输领域, 投资额97年为0. 18亿,05年增加到0. 82亿美元。截至08 年,俄对华实际投资累计额为6.6亿美元,140余个项目。 中方对俄投资领域涉及能源、矿产资源开发、林业、贸易、 轻纺、家电、通信及服务业等。截至08年,对俄投资项目达 730余个,累计投资额为13.7亿美元。中国对俄最大公共投资项目“波罗的海明珠”位圣彼得堡, 中国对俄最大公共投资项目“波罗的海明珠”位圣彼得堡,2005年6月开工,累计投资额为13亿美元, 逐年计入。 3、双边技术合作比较滞后 在技术合作方面,中方在俄主要从事工程承包、劳务输出、 设计咨询三类业务。截至05年,有效数据显示为4. 5亿美元。 其中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所占比重较大,基本上集中在俄远东 和西伯利亚地区,涉及基础设施、建筑装修、森林采伐、农业 种植等,但整体规模较小,没有形成集约优势。 二中俄经济合作的主要特点 仁总量偏小,结构不均,后劲不足 2008年,中俄双边贸易额为568亿美元,而两国GDP分 别达到4. 22万亿和1.76万亿美元,双边贸易为各自GDP所作 的直接贡献分别只有1. 3%和3. 2% (见附件:图1、2)。 从双边经济合作的构成来看,贸易是核心内容,投资和技 术合作仅处于从属地位。1992-2007年,中俄贸易额累计为 2252. 68亿美元,而相互投资额仅为13. 7亿和6. 6亿美元(见 附件:图5),比值分别是1: 164和1: 341o这种结构严重 失衡的经济合作结构,对于拉升层次、提高质量非常不利。 中俄双边贸易开展18年来,平均增速仅为16. 96%,个别 年份还出现负增长。究其原因,主要是双边经济合作水平偏低, 结构失衡,难以为长期稳定增长提供支撑。 2、 与双方庞大的对外经济合作规模不对称 2008年,中俄各自外贸总额分别为2. 56万亿和7350亿 美元,而中俄双边贸易分别仅占各自外贸总额的2. 2%和7.7% (见附件:图3、4)。俄12个主要贸易国中,中国居第3位, 低于荷兰,略高于意大利(见附件:图6) o中国10大外贸 经济体中,俄列第9(见附件:图7),中俄贸易额甚至不及 中韩的三分之一,这与双方庞大的经济总量、外贸总额和便利 的贸易交通条件极不相称。 3、 贸易不平衡性开始显现 中俄经济合作始于贸易,特别是边贸。之后,双方高层有 意将经济合作向高端推进,并于2006、07年分别在中俄举办 “俄罗斯文化年”和中国文化年”,借以改善有利于促进政 治、经济合作的人文环境。然而,双边经济合作的低端层面并 没有表现出相应热度,华商在俄屡屡受到限制刁难。俄执法机 关的歧视性政策,对中国威胁论的夸张渲染,其内部极端 民族势力的兴起以及部分华商的违规违法经营为双边经济合 作的前景蒙上一层阴影,使之呈现出高层热,低层冷”特点。 中俄双边经济合作虽然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但结构简单, 缺乏新的支撑点,加上贸易项目缺乏新的突破,俄方劳务输入 控制从严,对华投资举步不前,这种互补性将日趋收窄。目前, 我对俄出口主要以服装、鞋类、土特产品、粮食、食品等传统 大宗商品为主,消费类机电产品比重稳步增加,俄对华出口仍 然以原材料和机电产品为主,包括航空、原油、钢坯、肥料、 原木、冻鱼、成品油、钢材、船舶、纸浆、塑料等,其中机电 类产品比例逐年下滑,资源类比重不断上升。近年来,俄方开 始有计划地鼓励、扶持及保护本国日用轻工产业,限制华商, 同时,对资源性产品开发和出口加强管控,对中方在俄劳务人 员逐步清查、限制,全方位弱化中俄经济的互补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2007年,中国首次实现对俄贸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