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70例疗效观察.docVIP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70例疗效观察.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70例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70例疗效观察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中药保留灌肠 中西医结合疗法 笔者近年来采用三法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7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参照《妇产科学》[1]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诊断标准制定,所有患者需具备下列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中至少一项。①症状:多有急性盆腔炎病史,下腹部一侧或两侧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常在劳累、经期或性交后加剧;白带量多,月经失调,不孕,异位妊娠;有时表现为精神不振、疲乏、失眠或全身不适等。②体征:子宫可增大伴压痛;在子宫一侧或两侧触及条索状增粗的输卵管,并有压痛;若为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囊肿,则在子宫一侧或两侧可触及囊性肿物,活动受限可有压痛;子宫后倾后屈,活动受限或粘连固定。③辅助检查:阴道或宫颈分泌物涂片检查或培养可有异常或检出病原体;B超检查可探及输卵管增粗、积水,直肠子宫凹积液,或盆腔炎性、囊性、混合性包块;腹腔镜检查可以明确子宫输卵管、卵巢、盆腔结缔组织等部位的粘连病灶或盆腔包块的性质。 1.2 一般资料: 210例均为我院2006年3月~2008年2月住院患者,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年龄22~50岁;病程4个月~6年。随机分为3组,每组70例,3组在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 2 治疗方法 2.1 A组: 抗生素治疗:选用青霉素类、头孢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加替硝唑联合静滴治疗,或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静滴,均为常规用量,每日1次。 2.2 B组: 中药保留灌肠:红藤、败酱草、紫花地丁各30g,蒲公英、鸭跖草、川楝子、鱼腥草各20g,白茯苓、延胡索各10g。附件有包块者,加三棱、莪术各15g。水煎,取汁200ml,于每晚睡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后,取侧卧位,将加热至39~40℃左右的药液连接到一次性输液器中,插入肛管约15~20cm,滴速为60~100滴/min,患者卧床时间不能少于5~6小时,尽量保留较长时间。结合微波理疗:患者平卧位,将微波的辐射器直接对准下腹盆腔三角区正中或一侧,距离10~15cm,微波输出功率为20~30W,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宜,每次照射20~30min,每日1次。 2.3 C组: 采用A组和B组的治疗方法。 各组均以7天为1疗程,经期停用中药保留灌肠及微波理疗。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消失,妇科、理化检查均正常,停药1个月内未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妇科、理化检查有所改善,盆腔包块较治疗前缩小1/3~1/2;无效:临床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妇科、理化检查较治疗前无改善或有加重。 3.2 治疗结果: 治疗2个疗程后,A组70例中,治愈28例,显效25例,无效17例,治愈率40.00%,总有效率75.71%;B组70例中,治愈30例,显效25例,无效15例,治愈率42.86%,总有效率78.57%;C组70例中,治愈49例,显效15例,无效6例,治愈率70.00%,总有效率91.43%。C组与A组、B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3.3 远期疗效: 经随访6个月,A组治愈患者中复发14例,占20%;B组治愈患者中复发12例,占17.14%;C组治愈患者中复发6例,占8.57%。C组的复发率低于A、B两组。 4 体会 本病属中医“带下”、“妇人腹痛”、“症瘕”等范畴,多为经行产后,胞门未闭,风寒湿热之邪或虫毒乘虚入侵,与冲任气血相搏结,蕴积于胞宫,耗伤气血,缠绵难愈。故采用清热利湿、化症散结、理气行滞的中药保留灌肠,从而直接作用于于炎性反应局部,加速局部炎性分泌物的吸收及粘连组织的松解。微波理疗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免疫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增强白细胞的吞噬作用;结合抗生素的治疗,三法联合,故取得满意的疗效。 5 参考文献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45-249. [2]乐杰.妇产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74-275. 收稿日期 2008-12-25 1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