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储存与季节的关系.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的储存与季节的关系   【摘 要】 中药对人体产生的副作用较小,且能够祛病根本,医学价值较高。但中药的存储受环境影响很大,一旦存储不当很容易出现虫蛀、发霉变质,进而影响中药药性。不同季节因温度、湿度、日照等不同对于中药存储影响较大,本文重点研究了中药存储于季节的关系。   【关键词】中药;储存;季节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040—02   为了确保医院的中药正常供应,应至少储备一到三个月的中药使用量。但是中药的储存要求很高,一旦储存不当,容易出现发霉、变质、虫蛀等问题,导致药效降低或失效,给医院造成很大损失,患者服用了储存不当的中药后轻者会降低药效,重者会产生不良反应,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对于中药的储存要根据不同药物的特点严格管理[1]。储存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空气等自然环境不当,可能会导致中药变色、发霉、变油、虫蛀等变质反应。某些药物会在空气中氧气的氧化作用下变质,有些会因氧化使药物中的油挥发掉,从而失去芳香。在干燥的秋冬季节,某些中药会因水分挥发而出现干枯、变脆、碎裂、风化;而在梅雨季节则会因空气中的湿度过大,发霉、虫蛀。一些淀粉、糖、蛋白质含量较高的中药也会因水分过大而起油、分解、发霉变质。有些中药长期受到日光照射会退色或变色,一些维生素类药物在日光照射下会分解[2]。因此对于中药的储存必须严格按照药物性质,存储环境要求分门别类的科学储存与保管。本文主要针对中药储存与季节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探究季节变化对于中药储存的影响,以确保中药存储质量。   1 导致中药品质变化的因素   1.1变色 中药无论属于那个种类,一般都会有自己固定的颜色,一旦出现变色则意味着药物有变质现象发生。常见的容易变色的中药有各种花类、植物叶类、全草类以及含糖量较高的植物根茎类[3]。例如金银花、红花、大黄、菊花等。影响变色的环境因素有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存储环境的湿度与温度、光照等。或者有些酶或非酶因素影响下,药物自身出现分解、氧化、聚合反应,形成了大分子的有色化合物,从而导致变色,影响中药疗效。   1.2虫蛀 虫蛀是大部分中药遇到的常见问题,容易出现虫蛀的环境为空气湿度超出65%,温度在15-30℃之间 , 中药含水量达到13 %以上。相对而言,含有糖类、淀粉、脂肪油、蛋白质较高的中药出现虫蛀的几率较高,例如地黄、白芷、桃仁、乌梢蛇、蛤蚧等。发生虫蛀最多的月份为七、八、九三个月[4]。当储存湿度达到80%以上,温度在 25℃左右时,则很容易出现螨虫类虫蛀现象,而6-9月份也是螨虫繁殖的高峰期。   1.3霉变 所谓霉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发霉,如果储存环境比较潮湿、空气闷热则中药产生霉变几率较大。通常,如果药材表面有大量霉菌孢子存在,且存储环境湿度达到75%以上,温度为25℃左右,中药本身的含水量超过13 %以上时,很容易导致霉菌孢子产生菌丝,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等物质较多的药物很容易受菌丝酵素的影响产生分解,进而引发中药饮片出现霉变、腐烂,降低药效。   1.4泛油 又称“走油”。是指含脂肪油、挥发油、粘液质、糖类较多的药物 , 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其表面出现油状物质和返软 , 发粘、颜色变深 , 发出油败气等现象。这种现象可改变药材原有的性质而影响疗效。   2 季节对中药材贮藏的影响   不同季节,因日照强度、日照时间、空气湿度、温度等自然条件不同,对储存环境影响很大,因此中药存储受季节因素影响出现变质现象较为普遍,以下本文就中药储存与季节关系展开深入研究。   3 夏、秋季温度高   夏、秋季温度高,在植物药材中,广泛存在着挥发油。特别是在伞形科、唇形科、樟科、姜科等植物中含量丰富。如白芷、肉桂、当归、薄荷、川芎、细辛等。含挥发油的药物,都具有不同的浓郁气味。药材本身的气味,是成份使然。大多数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成分。虽在2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便逐渐挥发。但当温度达到30℃以上时,挥发油的挥发速度加快,使芳香气味减退或消失,药性受到严重影响而致临床疗效降低。某些药材含有油脂。油脂是脂肪油和脂肪的简称,分植物性油脂和动物性油脂两大类。果实和种子类药材多含有植物性油脂,如桃仁、杏仁等,受潮热后易泛油。哈士蟆油(田鸡油)、蛤蚧等药材含有动物性油脂。在温度35℃以上时就会因受热引起游离脂肪酸的增多,油脂呈现酸性反应,即所谓“酸败”现象。枸杞子、车前子、瓜蒌等含糖类和粘液质的饮片,在温度达到30℃以上时容易出现霉变、虫蛀、泛油和变色等现象。温度高达35℃以上,胶类、树脂类饮片如乳香、阿胶等,容易软化而粘结成块。温度在20~25℃时,害虫和霉菌也易孳生繁殖,饮片容易虫蛀和霉变。此外在季节更替时,温度的骤升、骤降对重要的储藏也是十分有害的。含有较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