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八年级上第19课《记承天寺夜游》教案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义和句义。? 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数:一教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学习目标 1、我们今天学习苏轼的随笔式的散文《记承天寺夜游》 2、请学生说说从一篇文言文中应学习积累哪些知识。 二、学点知识 1、了解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在诗词、散文方面都有杰出成就,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均在“唐宋八大家”之列。20岁举进士,多次被朝廷命官,又因新旧两党斗争,多次遭贬谪,一生坎坷。 2、写此文的境况: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对新法持有不同的意见,被网络罪名,投入监狱。四个多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地方军事助理官)。官衔上还加了“本地安置”字样,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离安置所,实际上跟流放差不多。《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在被贬于黄州时的困苦境遇中写的。元丰六年,是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 3、字、词、文义、句子翻译 (1)范读(师范读、生范读);朗读:个别读(评价朗读),齐读,情感读(读准字音,读准句子停顿,连贯流畅,注意重读词,读出文章感情)。 (2)应掌握的实词虚词(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句中的意思: 月色入户(窗户、门) 念无与为乐者 (思考、想到) 水中藻、荇交横 (交错纵横) 怀民亦未寝 (睡)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于是、就) (到) 相与步于中庭 (共同、一起) 但少闲人如两人者耳 (只是) 欣然起行(高兴的样子)(高兴地) 庭下如积水空明 (清澈、透明) 盖竹柏影也 (原来) (3)再读:特别关注刚才掌握的词语 (4)互相帮助,讲讲文意,理解文意。 三、练练能力 1、试试句子翻译: (1)念无与为乐者 译文: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文:月光照在院中,像积水一样清澈透明,水里的水藻、荇菜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呀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2理理行文思路 起因:第1、2句,“月色入户”“无以为乐者” 景色:第3、4句,庭中空明,竹影交横 情感:第5、6、7句,有美景,少雅人 3、探究探究心中的疑问 (合作探究:分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1)从文章的标题看,是记叙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历。那么,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在初冬的夜里去寺庙游玩?? 明确: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2)文中并为直接叙述作者与张怀民的友情,但从字里行间却可以看出两人亲密无间,请找出相关词语说明。 明确:遂至承天寺:“遂”,寻之不假思索; 怀民亦未寝:心有灵犀,甚笃。“亦”,一对朋友情怀相似;“未寝”,正是作者意料中的事, “相与步于中庭”;“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志同道合(张怀民元丰六年被贬黄州,初到时寓居承天寺,曾筑亭寓所旁,苏轼名之为“快哉亭”,并写《水调歌头》赠他,词中名句“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同心之情,默契之心。 4、说说名句的好处(赏析语言)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这是本文中最美的句子,不管哪种考试,只要涉及到此文,就爱考它。要么翻译,要么赏析。翻译已掌握,我们尝试赏析。(一句写出了月光和竹柏倒影的什么特点?点染出一个怎么样美妙的境界?) 赏析一个句子的方法是:明确写了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效果,给人什么感受。 套用:写了什么:描写月光; 比喻修辞:“积水空明”,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月光如水,错觉为庭院积水;“藻荇交横”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触类生发,扑朔迷离,水月莫辨。 效果与感受:皎洁?、空灵、清丽、淡雅 ;扑朔迷离,亦真亦幻。用自己美丽的语言表达出来: 此句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5、谈谈我们的体验感悟 (写物写景的用意及情感) (1)古人爱把竹柏比作君子,比作好友。苏轼写竹柏有用意吗??? 竹柏是耐寒之物,“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古人称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喻坚贞的操守。月光投影于竹柏,不正是借此景来抒发和张怀民的深厚友情吗。试想,二位友人,在“积水空明”的画境中,漫步中庭,仰头赏月,多像两条自由自在,忘记了人间得失的鱼儿呀,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9课《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猫》教学设计(2篇).doc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9课《马》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30课《狼》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9课《观舞记》教案.doc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戏曲大舞台──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3.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1.3《羚羊木雕》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6单元第26课《猫》教学设计.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