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观刈麦》教学设计.docVIP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观刈麦》教学设计.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观刈麦》教学设计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观刈麦》教学设计 单位:东方市思源实验学校?? 姓名:王娇?一、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朗读诗歌,把握诗歌大意及结构层次。 2、能够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疾苦,理解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并探究造成这种现象的社会根源。 ??? 3、通过品悟作者亲农悯农的“诗心”,结合背景,探究诗人的写作意图,增强社会责任感,珍惜幸福生活。?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疾苦,品悟作者亲农悯农的“诗心”。 教学难点:理解农民复杂矛盾的心情及诗人的写作意图。 三、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本课时我采用互动式对话教学法,创设情境,唤醒学生情感,品味本诗的音韵美、画面美、情感美。教学中我设计了自主读悟,交流互动,拓展延伸,以演促学等方法,由学生自主参与和互相学习,对文本进行赏析品味,感知诗意,感悟诗情、升华诗意,最后跳出课本,关注社会,反思生活。并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四、课前准备 学生初步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朗读熟悉《观刈麦》,预习导学案上相关内容。教师准备好教学课件及简单的表演道具。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 每年五月,在我国北方大片的农田里,都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出示三幅农民割麦图,大家从他们身上、脸上看出了什么?是的,有辛苦劳累,但那一张张笑脸告诉我们,更多的还是对丰收的喜悦。那么,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朝,到了五月麦收时节,农民们的心情是否也是如此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一起到田间地头去《观刈麦》。 2、出示课题,由学生读出,重点识记刈字。板书。 3、出示教学目标。 (二)读懂诗歌? 1、听读感知 播放《观刈麦》朗读视频,学生听读,要求注意生字的读音,说说整首诗的感情基调。 2、朗读正音。 (1)出示本课生字及部分多音字词,如:荷箪食、饷田、为悲伤、三百石等,由学生读出,教师正音。? (检查预习及听读效果)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 (3)全班齐读,要求在读准的基础上注意节奏:田家/少闲月?? 3、自主合作学习? (1)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梳理诗歌大意,并用自己的语言说给同桌听。可以用组词增补法来学习。教师做示范:田家少闲月:种田的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 (2)由题目可知,这首诗从内容上来讲是一首叙事诗。根据课文内容,尽量用原文中的字词,试做下面表格,师生交流明确。 时间 地点 ? 人物 ?? 活动及环境 ?重现画面 ?? 备注 ? ? 妇姑 ? ? ? ? 携壶浆 ? ? ? ? 贫妇拾麦 ? ? ? 所感 结构思路:??????????——?????????????——贫 妇 拾 麦——???????????? 4、表演课本剧。 ???? 5、合作探究 (1)你认为用哪个字最能概括这些劳动农民的生活状况?说说你的理由。重点理解并赏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一句,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心理?同学交流,教师明确。 ????????? 丁壮???? 劳苦????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 苦?? ?贫妇人?? 贫苦????? 遗穗、敝筐,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 ?????????孤苦???? ?抱子在其旁 ????? ?????????苦闷???? ?家田输税尽?? 无奈 (2)男女生互读,请男生读刈麦的一段诗,要尽量读出刈麦的紧张忙碌,再苦、再累再热、再痛也忍着;请女生读拾麦的一段诗,要尽量读出悲凉、无奈,但还得活着。 (3)探究造成这些“苦”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社会原因(落实翻译:家田输税尽)? 小结:由此我们不难发现,今日的拾麦人即昨日的割麦人,今日的割麦人也有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人,悲凉之意在这种恶性循环中不言自明。? (三)读懂诗人??? 1、古代表现劳动人民悲惨命运的诗篇不胜枚举,但本文着实高人一筹,那是因为诗人在那个时代就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作此诗时他正任县尉,是主管一县的治安、催租等事物的官员。(出示写作背景)看到此情此景,他“自愧”,于是他自言自语道:????????????????????????? 。?? 2、诗人吃穿不愁,为什么会感到悲伤、愧疚,这体现诗人的什么感情? 诗人有一颗亲农悯农的心,表达了对农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者的批评 请同学们齐读观后议的几句诗,尽量读出愧疚之情。 3、想一想,诗人写这首诗的意图是什么呢? 白居易的讽喻诗正如他在一首诗中写到的“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闻”一样,他写本诗就是写天下苍生的悲苦生活,希望朝廷能了解民生疾苦,体恤民情,减轻赋税。? (四)读出自己? 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悲惨景象发出了“吏禄三百石,岁宴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的感慨,而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