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爱国实业家陈范有
1955年9月21日,周恩来总理和夫人邓颖超来到唐山启新水泥厂视察,周恩来向副厂长陈达有问起了陈范有和陈汝闳,当听说陈范有于1952年逝世后,他连说:“可惜,可惜!”
与周恩来、张太雷交往密切,胸怀救国之志
陈范有,名汝良,字范有,安徽石台人,与周恩来是天津南开中学的校友,不仅熟识,而且关系密切。陈范有是南开中学第七次毕业生,1915年12月毕业。周恩来是第十次毕业生,1917年6月毕业,陈范有的堂弟陈汝闳与周恩来同班,在《周恩来的青年时代》一书中,收录有陈汝闳与周恩来两人的合影。《周恩来早期文集》中,也多次提到了陈范有的名字。
陈范有学习刻苦,思想进步,与冯文潜、黄钰生、孔繁霱等人共同创办了南开中学三育兢进会。1914年3月,周恩来和同学张瑞峰、常策欧组织创办探求真理新的学生团体——敬业乐群会,取“敬重学业,联络感情”之意。宗旨是“以智育为主体,而归宿于道德,联同学之感情,补教科之不及”。陈范有等人所在的三育兢进会随后并入敬业乐群会。1916年暑期,陈范有、华凤卜、黄钰生为敬业乐群会温书部干事,周恩来为旅行部干事。
1916年8月,陈范有考入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预科第五班第二部(即工科)。南开中学校刊《校风》第三十六期刊载了周恩来所撰的《校闻》:“……专门一年班陈汝良、李则昂、甄云祥三君,考入北洋大学预科。英才济济,相率出校,增我校光,扬我校风,敢为诸君预卜之矣。”在北洋大学读书期间,陈范有学习成绩年年名列前茅,英语更是出类拔萃,常拿到奖学金,但他总是将自己的奖学金用来支援家境贫困的学生。
张太雷比陈范有早半年进入北洋大学。1916年1月,张太雷进入北洋大学第一部补习班学习。虽中学未毕业,但他深知业精于勤,经半年刻苦攻读,终于在1916年9月升入北洋大学法科法律学门己班。张太雷在校期间学习非常用功,整天泡在图书馆里,不但法学成绩优秀,熟练掌握英、俄两门外语,爱好还十分广泛,通诗词音律,喜爱吹箫、踢足球、打网球。共同的志趣爱好使陈范有与张太雷成了好友。
1918年8月12日,北洋大学法科教授福克斯等人创办《华北明星报》,张太雷一边读书,一边在该报兼职当英文翻译和编辑。报馆位于天津法租界六号路(今和平区赤峰道),而陈范有家位于法租界荣耀里(今和平区热河路14号),两处很近。因北洋大学离家比较远,陈范有住校,不大回家。自从张太雷到《华北明星报》兼职后,陈范有一要回家便喊张太雷共乘黄包车,先将张太雷送到报馆才回家,并相约回校时间,共同乘黄包车返校。有时,陈范有还主动帮张太雷翻译和编辑稿件。
1918年下半年,张太雷接替吴南如的工作,担任俄籍教授鲍立维的英文翻译。鲍立维是俄国汉学家、俄共党员,在这期间,张太雷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著作,精读了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并开始秘密翻译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文章。1919年2月,张太雷在北洋大学成立了中国大学生最早的革命团体之一——“社会改造社”,探索救国救民的途径,并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只有走十月革命的道路才能救中国”。陈范有经常参与张太雷组织的相关活动。
五四运动兴起后,各校罢课。天津的学生,有的回家,有的外出,而陈范有则坚持留在学校,与张太雷等人积极参加五四爱国运动。1919年6月1日清晨,张太雷、林汝植、陈范有和李则昂等4人组成的北洋大学第二讲演团,冲破天津警察厅、教育厅的禁令,到塘沽去宣传演讲,揭露帝国主义掠夺中国的罪行和卖国贼的卖国行径。6月2日,天津《益世报》以《大学讲演之详情》为题,报道了张太雷、陈范有等人演讲的经过:
学生自罢课后,分投(头)讲演,收效颇大,一班(般)普通社会,皆知外交失败,以抵制日货共谋挽回者,讲演之力也。昨据该校来函,叙述一切情形云:北洋大学自罢课以来,于演讲一事竭力进行,设普通演讲团三十团,特别演讲团十四团。其演讲地点注重乡间,如杨柳青、北仓、南仓、塘沽、及附近数十里以内,均有该校演讲团之足迹。兹将塘沽、大沽演讲情形述之如下:昨晨北洋大学演讲第二团林汝植、陈汝良、李则昂、张曾让四君赴塘沽讲演,首由车站工程师许士箴君介绍至久大精盐工厂演讲。该厂长文某托辞不见,遂离该厂。至两等小学校演讲,该校学生异常感动。复由该校校役指导乘舟往东大沽(距该处约八里许)。适狂风陡起,怒涛汹涌,舟几覆。团员等衣裳尽湿,然未尝以旅途艰险稍萌退志也。既抵东大沽入戏楼轮流演讲,一次听者二百余人。旋于东大沽大街及洋货街演讲三次,每次听者六百余人或数十人。讲演时以抵制日货最易收效,闻者点头称是。后赴西大沽演讲二次,听者三百余人。有煮茶进者,有遗凳者,且说:“先生们讲的话真对,如能一个月来一次,使大家永远不忘才好。”由此观之,我国人民非无爱国心,第无人开导之耳。午后三时返塘沽,复在车站左近与众讲演,听者塞途。旋汽笛呜呜,车已开至,团员等匆促上车,听者犹相聚不散,引领遥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