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 唐诗五首教案(详细版)(2025秋).doc

初中语文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4 唐诗五首教案(详细版)(2025秋).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

14唐诗五首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体会我国古代文人丰富的情感。热爱中华优秀诗词文化。(重点)

[语言运用]了解律诗的文体知识。积累优美的诗句。

[思维能力]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借以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发挥联想和想象,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

[审美创造]诵读诗歌,领略律诗的韵律之美。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律诗的基本特征,了解律诗“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领略律诗的韵律美。

2.疏通诗意,字斟句酌地读诗,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过程】

一、简介唐诗

师:中国历史上几乎每个朝代都有诗,但唯有唐代的诗歌流传数量最多、影响最为广泛。作为中华民族最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的唐诗,或雄壮浑厚,或清雅秀丽,意境深远,具有深厚的美学韵味。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走进唐代,走进唐诗。

(板书:唐诗五首)

[设计意图]由对唐诗的简单介绍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二、了解律诗

1.律诗的基本特征

课件出示: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

基本特征如下:

(1)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2)一般说来,律诗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3)一般情况下,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4)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音安排有一定之规,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律诗的基本特征,把握律诗结构,为接下来的教学作铺垫。

2.把握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

课件出示:

元代范德机的《诗格》中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是艺术创作中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

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

首联,起,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颔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颈联,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尾联,合,点明题旨,收束全诗。

[设计意图]此课件资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律诗一般的结构特点,理解诗歌的整体性,更好地把握诗人的思路。

三、教读《野望》

1.知人论世,了解作者

2.放声吟诵,读出节奏

课件出示:

(1)读准字音。

东皋(ɡāo)徙倚(xǐ)驱犊(dú)

(2)读出节奏。

(点学生读,教师指导)

课件出示: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3.借助注释,疏通诗意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意。

(学生交流讨论后,在班上分享)

课件出示:

我傍晚时分站在东皋向远处眺望,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皆披覆落日的余晖。牧人驱赶着牛群回圈,猎人骑马带着猎获的鸟兽归来。大家相顾无言并不相识,我只好吟唱歌曲,怀念采薇的伯夷和叔齐了。

4.字斟句酌,赏析诗句

课件出示:

我们可以这样赏析诗句:这句诗中,“”一词用得好,它写出了,表现了。

师: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诗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字词,进行赏析。

预设(1)“徙倚”是徘徊的意思,写出了人物内心的苦闷和矛盾。“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表现出诗人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却始终不得志的迷茫和失意情绪。

(2)“秋色”“落晖”等词呈现出浓浓秋意,蕴含着淡淡伤感。诗人举目四望,山、树都是一片秋色,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

(3)“返”“归”等词本充满温情,但在诗中却呈现出忧郁、孤独、清冷的色彩,这是诗人心绪投射于外物的反映。

(4)“采薇”运用了典故,诗人在现实中难觅知音、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代的隐士,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抒发了诗人的隐士情怀及孤独苦闷之情。

5.感知情怀,理解情感

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预设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在萧瑟恬静的景色中流露出诗人孤独、抑郁的心绪,抒发了惆怅、孤寂的情怀。

教师小结:这首诗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秋景,在闲逸的情调中,带着几分彷徨、孤独和苦闷。这首诗是王绩的代表作,也是现存唐诗中较早的一首格律严整的五言律诗。全诗言辞自然流畅,风格朴素清新,摆脱了初唐轻靡华艳的诗风,在当时的诗坛上别具一格。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引导学生简单了解诗人王绩,从而更好地感受诗歌中蕴含的情感。然后通过字斟句酌的读诗方法,感受诗歌中投射出来的诗人孤寂的心境。最后教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鹿哥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中小学幼儿教育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