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四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

《词四首—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豪情挥写真壮景,两鬓白发意难平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课堂实录 【屏幕显示】 学习目标: 初读课文,读出诗词内容。 品读课文,品析画面豪壮。 悟读课文,悟出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品读课文,品析画面豪壮。 难点:悟读课文,悟出作者情感。 一、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济南二安吗? 生:李清照和辛弃疾。 师:辛弃疾祠堂前有题联“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由此可见,辛弃疾是继苏轼后的又一豪放派词人,我们今天就走进他的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板书)。 二、知人论世 对作者的了解更有利于我们对诗词内容进行把握,让我们一起走进辛弃疾。 【屏幕显示】 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现存词六百多首,有《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师:标红的部分是我们常识考试的重点,请同学们标注在课本上。接下来我们来认识辛弃疾的好友陈亮。 【屏幕显示】 陈亮(1143—1194年),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为龙川先生。南宋思想家、文学家。一生力主抗金。所作文章,笔力纵横驰骋,气势慷慨昂扬。 师:请同学们对红色字体做简单批注。 三:解读词题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组长将组员的预习完成情况记录在学习日志上并展示。 师:请齐读诗题,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含义。 【屏幕显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生:破阵子是词牌名。 师(补充):“破阵子”又名“十拍子”,来源于唐代乐曲《破阵乐》,是用来描写战争的乐曲。 生: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词的标题。 “赋”是“写”的意思,“寄”是“给”的意思,标题的意思我为陈同甫写下壮烈的词送给他。 师:辛弃疾为何要给陈同甫写这首壮烈的词呢?我们来看背景链接。 【屏幕显示】 创作背景: 这首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江西带湖。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辛弃疾和陈亮“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一时传为词坛佳话。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创作背景有助于我们对词有更深一步的理解,现在让我们一同走入词作,去看看辛弃疾的豪情之志。 四、初读课文,找词眼 (一)听读课文 1、听范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 2、个别学生朗读,学生之间评价哪里读的好,哪里需要改进。老师进一步点评,强调“霹雳”应该读快,“的卢”是二声。 【屏幕显示】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3、学生齐读,要求放慢速度。 4、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由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揣摩语气、停顿。并试着理解全诗的内容。 (二)寻找词眼 【屏幕显示】 这首诗词是围绕题目中哪个词展开的? 师:词眼是整首词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键词句。大家想一下这首诗词是围绕题目中哪个词展开的? 生:壮词。 师:根据你的理解,什么是“壮词”呢? 生:雄壮、豪壮的词。 五、品读课文,说壮景 这首诗词有豪壮美,请看大屏幕。 【屏幕显示】 请同学们用“从 词句中,我看到这首词豪壮在 (画面)里,不信你听/你看 。”来回答。 可以从人物形象,描写场面,作者情感,词语特点等方面去入手,去找寻“壮词”。大家自由朗读诗词,可以在书间标记。围绕“壮词”展开讨论。 生:从“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词句中,我看到这首词雄壮在“看剑报国心迫切”的画面里,不信你看辛弃疾喝醉酒后抽出宝剑,灯的红光映着剑的寒光,雄壮浑厚的号角声从军营里吹响…… 师:老师为你的回答点赞!辛弃疾为何要映着灯光观看宝剑呢?这个无言的动作,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由此可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心系战场,渴望杀敌来报效祖国。 师:你能试着读出他内心的情感来吗? 生读。师进行朗读指导:要读出壮士的豪迈之情!透射着一种特有的壮烈气氛。从这壮烈气氛中,可以看出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战杀敌的愿望是多么迫切! 师:作者梦到了什么? 生:梦到回到了军营里。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 生读,教师指导朗读:这号角多么富有鼓舞人们投入战斗的魅力,这是他一直热爱、向往的军营生活。同学们要读出自豪、豪壮之情。 生:从“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词句中,我看到这首词豪壮在“豪气满营斗志热”的画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hangtb20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