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艺术家“走基层”.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艺术家“走基层”

老艺术家“走基层”      1956年,国家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发展方针之后,文艺界人士开始活跃,创作之风大兴,曾涌现出一大批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作品。至1958年,全国又大踏步迈入了大跃进时代,工农业和各行各业掀起了建设高潮。伴随着这股大跃进之风的席卷,一些文学艺术部门提出了让文艺创作也来个“大跃进”,鼓励作家和艺术家开垦文艺“实验田”。于是,文艺家们纷纷响应“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的号召。他们下乡上山、下部队、下工地,和劳动人民同吃同住同作息,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改造思想、开拓文艺创作的新天地。时任中国摄影学会副秘书长的陈勃作为其中的一分子,走到田间地头。北到昌平十三陵水库的施工工地,南到到大兴县的“红星”人民公社,他在京郊创作摄影作品的同时,也拍摄了当时人民艺术家们下基层的风貌。   “买佛龛”的侯宝林、四大名旦梅老板、“活曹操”袁世海,这些老百姓耳熟能详的表演艺术大师来到民间,宽敞的田地一下子就被围拥成舞台。此外,画家的画板也成了男女老少关注的焦点,黄永玉、吴作人、李可染、李华、李琦等造型大师常常捧着一块画板,在山坡河畔,惹得一阵围观。新中国的歌德郭沫若,才华横溢的爱国作家田汉也都风尘仆仆地来到群众中间谈天说地,到“惟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吸收灵感。从老艺术家平易近人的真诚姿态,我们能够看得出,昔日的大跃进虽然掀起了一股“文艺卫星满天飞”的浮夸风,但另一方面也让艺术接了地气,有了新生。   在提倡“关切时代”的今天,一句“走转改”,道出了以人为本,关注身边,回归原真的时代需求。当我们回首曾经的老艺术家们的与民同在,与民同乐,才恍然发觉,“走转改”精神也并非“时代”所造。在任何时代,尊重人性、反映老百姓的切身需要和求真务实的精神,都应是文艺创作者坚守的本分,这种精神不该受“时代”所限。   田地间,麦场上,随处即是舞台   1958年,“大众化”,“和群众打成一片”成为当时中国文艺工作者的根本方针。戏剧大家、表演大师纷纷走到村间巷尾,和老百姓攀谈家???里短和农事进展。男女老少见到只闻其声、未曾谋面的艺术家来到家门口,都蜂拥而至,原本宽敞的田间麦场变得人山人海,就连树上也挤满了人――他们为的就是一睹“名人”风采。村民们前呼后拥地围在艺术家身边,艺术家和他们原本想得很不一样――没有行头、不带设备,也全无架子,群众一鼓掌表示,便兴致大起,即兴表演各自的绝活好戏。侯宝林、郭启儒来上一段《卖布头》,袁世海唱上一段《盗御马》,提一把琴走四方的马思聪则架起小提琴,拉上一段醉人的旋律。无论在哪儿,有艺术家的地方就是一台戏。在当时文化生活贫瘠的农村,这么一台演出阵容堪比今天的“春晚”现场。老百姓个个欣赏得如痴如醉,大呼精彩。      图为著名音乐家马思聪在京郊农村的麦场为村民们演奏小提琴曲,村民们对于小提琴见所未见,但还是闻琴声而来,把麦场围得水泄不通。马思聪(1912~1987)中国第一代音乐作曲家和小提琴演奏家。      图为京剧花脸名角袁世海在为农民现场演唱京剧选段。袁世海 (1916~ 2002),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被观众美誉为“活曹操”。      图为南派戏曲演员李少春为村民们表演猴戏,他夸张的表情和传神的姿态惹得男女老少哈哈大笑。李少春(1919―1975),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李派艺术的创始人。      图为著名摄影家薛子江(左)和杨子颐在北京十三陵水库拍摄工地上的劳动场面。这张照片曾被用于《大众摄影》杂志1958年的创刊号封面。      图为四大名旦之一梅兰芳下乡和群众交流,热情的群众给他献花。京郊的农民戏迷得知梅兰芳梅老板下乡,都高兴得不得了。梅兰芳(1894~1961),京剧大师。   赶毛驴,接地气,体验成就大作   艺术源于生活。对画家而言,下乡接地气,才是发现美、创造美的最佳途径。正如画家黄胄所说:“几十年来,我敢于不断进行创作,主要是根据生活起草图,去生活中练基本功,根据生活的感受来创作。”黄胄以画驴而闻名,正是在下乡期间,他与驴结下了不解之缘。陈勃讲述道,“有一天郊区的麦场上有几头毛驴,黄胄很兴奋地拍拍毛驴,顺势骑了上去,后来他骑着毛驴满场跑,我给他拍下好几张照片,很有神韵。黄胄笔下的驴千姿百态,栩栩如生,这得益于他在下乡时捕捉到驴子在动静之间的姿态细节。1978年黄胄在病床上为邓小平同志访问日本创作了《百驴图》,此图被作为国礼赠送裕仁天皇。      图为学者郭沫若在北京郊区的人民公社与群众们交流,在公社办公室,群众们邀请郭老留下墨宝。郭老铺开宣纸,润笔蘸墨,留下一首诗。郭沫若(1892~1978),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剧作家、书法家和社会活动家。      图为画家黄胄在乡间采风。黄胄(1925~199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