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和胡青爱情故事.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舍和胡青爱情故事

老舍和胡青爱情故事   胡青的住宅是一套普通的四居室单元房,这里没有豪华的装饰,也看不到高档家具,与众不同的是墙上一桢桢精美的画幅和窗台、桌上、墙角边摆放的一盆盆菊花。   墙上的画是她亲手而作,地上的花是她亲手而栽。墙上形象逼真的假花与地上酷似假花的真花相映成趣,墨香与花香交织在一起,营造了一种清逸雅致的氛围。   在屋的一角,有一个水大的镜框,里面是一张泛黄的旧照片,这是老舍生前最后一张。这是他给亲人留下的“遗产”,而对胡青来说还有一份“遗产”,那就是脑海中的记忆,这种回忆成了胡青的精神支柱。      结婚:老舍的一百多封信和他的“约法三章”      胡青和老舍都是满族正红旗人,胡青的父亲在旗里当参领,相当于部队的团长,老舍的父亲是护军,是保卫皇城的兵,每月仅二三两饷银,家镜相对要差一些。   胡青自幼好强,向母亲提出要上学,凭本事吃饭,不当少奶奶。母亲虽然守旧但还是答应了她的要求,对她说:“北京的女孩子,特别是满族人没有上学的,你要上学必须发誓,不准交男朋友,不准跟男同学说话。”胡青说:“只要能上学,什么条件我都答应。”就这样,她先后在北京师范学校女子分校和男师大就读。   老舍24岁在英国东方学校教汉语,1929年离开英国,在欧洲旅行了三个多月,后来,在新加坡一所中学教了半年书,1930年回国,住在好朋友白涤洲家。朋友之间无话不谈,白涤洲对老舍说:“你已经30岁了,快点结婚吧。”老舍说:“我还要养母亲,养哥哥(哥哥有九个孩子),负担很重,再有一个家就无法支撑了。”白涤洲又说:“你要不结婚,我们就不理你了。”这下老舍没了主意:“你们不理我,我就活不下去了,你看怎么办就怎么办吧。”   老舍和胡青的哥哥是同学,彼此家庭情况都了解。1930年,即将放暑假的时候,北师大音乐老师带胡青到白涤洲家中,请老舍给北师大讲演,老舍欣然应允,这是胡青与老舍的第一次见面。尔后,罗辛田和白涤洲轮流做东,朋友们极力撮合这门婚事。   后来,老舍回济南教书去了,放寒假时他给胡青寄来一封长信,密密麻麻几大篇,详细介绍??自己的身世。并说,你给我的第一印象,像个日本少女,咱们连吃三顿饭,你不爱吭声,又像个闷嘴葫芦。接着又说,你我都是满族人,生活习惯一样,这是很便利的条件。你很好学,我对外国名著、外国地理、历史、文学史也很了解,两个人肚子里装了不少东西,有共同语言能生活到一起。随即,便提出“约法三章”:其一,要能受苦、能吃窝头,如果天天想坐汽车就别找我;其二,要能刻苦,学一门专长;第三,不许吵架,夫妻和和睦睦过日子。老舍还说,我没有欧洲人的习惯,出去时夫人在前面走,我在后面跟着打伞,我不干。如果心里有气,回家就打太太,我也不干。我愿建立一个互相友爱,和和睦睦的家庭。此后,老舍一天来一封信,连续写了一百多封信。    老舍告诉胡青,自己是基督教徒,问他有什么看法,胡青说,各有各的爱好,谁也不干涉谁的自由。    胡青与老舍第一次拥抱是在中山公园后面的小沙滩。这是在那个封建、保守的年代,是由两个封建、保守的人做出的并非封建、保守的“大举动”,这是他们人生道路上同风雨、共患难的开始。   1931年夏天,在灯市口一家三层的旅馆里由罗常培先生做媒,胡青和老舍结了婚。   结婚的第二天,老舍对胡青说,我有一句话必须跟你说清,平日,如果你看到我坐在那儿不言语,抽着烟,千万别理我,我是在构思,绝不是跟你闹别扭,希望你别打扰我。又说:“咱们俩要和睦相处,决不能吵架拌嘴。”就是这句话成为老舍夫妇恪守的信条。      伉俪情深 风雨无悔      胡青选择了老舍,就注定要走一条坎坷之路。周恩来曾树起大拇指感叹道:“中国女性中最坚强的是胡青。”   老舍《四世同堂》的问世,轰动了北京,轰动了中国也轰动了世界。而在这部巨著的背后却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1942年北平沦陷时期,胡青打算去重庆找老舍,一来逃出虎口,二来全家团圆,第三可以照顾老舍的生活。老舍回信说:“我在重庆只是挣点稿费维持生活,你们若来要带着衣服和日用品,我无法预备。”那时,胡青已有三个孩子,最大的仅10岁,另两个分别是8岁和6岁。她连夜赶做了5床大被子,收拾好锅碗瓢盆……   离开北京那天是9月8日,她携三个孩子,10件大行李,雇了5个架子车,历经50天的奔波磨难,终于与老舍团聚了。   50天,在人的一生中眨眼即逝,而这50天在胡青的人生道路上却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她乘过二等火车、军用卡车,也坐过洋车、帆船,更多的是跟在架子车后面走,最长的一次7天走了800里路。途中有艰难也有惊险。   一次,胡青为了躲避汽车掉在一丈多深的坑里,顿时浑身麻木,晕了过去……渴了,喝白开水,饿了,多以面条、大饼充饥。最让她头疼的是住店,两个木板架成的通铺,人挤人,头挨头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