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第三节中风.ppt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第三节中风

第三章 心脑病证 第三节 中风 教 学 目 标 1、掌握中风的概念、病因病机、诱发素、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与护理措施以及急救护理措施。 2、熟悉中风的讨论范围、类证鉴别、护治原则、证治分类。 3、了解中风的历史沿革、健康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中风的概念、 诱发因素、 护理评估、主要护理诊断 护理措施以及急救护理措施。 难点: 中风的病因病机 类证鉴别 一、定义 ▲定义:又名卒中,起病急骤,症见多端,变化迅速。临床特征是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语言蹇涩,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喎僻不遂为主证的一种疾病。 本病特点:病情重,病死率高,致致残率高。 相当西医的范围:脑出血、脑梗塞、脑血栓形成等各种脑血管疾病。 二、我国中风病的发病概况 中风是一组好发于中、老年人的急性脑血管病,其特点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因此又称“三高一多”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有关数据统计,目前全国共约有515-745万人患中风,即在我国每年每10万人口中就有185-219例。 统计显示,中风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长,在每10万人口中70%左右的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首次发生中风。 二、我国中风病的发病概况 北京市脑血管病抢救治疗中心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教授强调,中风发病率居高不下,已成为中国人第二大致死病因和第一大致残病因;现有病人中有三分之二需要看护照顾;平均每次住院治疗费用已超过二万元人民币,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都带来沉重的负担。 中国内地平均每二十一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中风),每十二秒有一个新发病例;目前现存病人约达七百四十九万,每年直接医疗支出超过九十七亿元人民币。 三、中风病因病机 中风病,发病部位本来在脑部,然而中医认为「脑病以脏腑经络应之」意思即脑部的疾病会使脏腑、经络相应地表现出症状,故此体内的致病因素、体外的致病因素均可导致 “气血偏盛” (血压升高情况)。引致中风的原因大致分析如下: 1.中风的发生,但归纳起来不外乎首先有肝肾功能不足,饮食不调或劳累,情绪不稳,年老体弱的因素。造成体内虚(阴虚,气虚)、火(肝火、心火)、风(内风、外风)、痰、气、瘀六种内在致病因素。以上六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致病。 2.中风的诱因: 情志过激(过喜、过悲、过怒) 过度疲劳(疲倦、房劳、排便用力) 暴饮暴食(饮酒过多、过饱) 跌仆 寒冷刺激 3.中风病位: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 4.中风的病理性质: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之证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 1.主要临床表现: 2.发病急骤,有渐进发展过程:如中风先兆之症。 3.常见诱因:年老体虚,劳倦内伤,饮食不节,恼怒,劳累,酗酒,感寒等诱发。 4.辅助检查:测血压,腰穿、眼底、血常规、CT,核磁共振等。 当诊断中风时,首先要知道病变已牵涉到身体那部位是经络还脏腑,以便作出正确的疗法,请参考症状一段。 ▲在急性期中经络的主要症状有: 口角歪斜 、感觉麻木、说话不流利、半身不遂 在急性期中脏腑的主要症状有: ▲口角歪斜 、感觉麻木、说话不流利、半身不遂 、昏迷 、排泄功能不良 注意:当中医师遇到严重病人,没法用传统医术解决,一般会转介西医跟进。当遇到以上任何症状时,应立刻注意并接受紧急治疗。当症状持续超过半年,就属于中风后遗症。已造成损害的部位,功能可能永远不能康复。中医师会尝试回复部份有关功能。 四、诊断与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中风与痫证:癫痫症: 是一种慢性脑病,由不正常脑细胞所引起的抽搐 。特征性症状 有神志不清,搐抽只涉及身 体某部份或全身性。其它症 状包括口吐涎水和泡沫,并 在喉咙发出异常声音,双目 向上注视,片刻苏醒后如常 人,但感觉精神疲惫。 2.中风后遗症的半身不遂与痿证的区别: 【鉴别诊断】 3.疾病鉴别: 面神经麻痹 脑出血: 脑梗塞 脑血栓形成 蛛网膜下隙出血 五、中风护治原则与证治分类 (一)护治原则 中经络——以平肝熄风,化痰祛瘀通络为主,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促进语言和肢体功能恢复。 中脏腑——以熄风泻火,豁痰开窍为主。脱者宜救阴回阳固脱为主,以醒神开窍,防止感染,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二)证治分类 1.中经络 风痰入络: 【症状与分析】 中经络的共同症状兼痰湿之症+舌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护治原则及主方】祛风化痰通络 真方白丸子或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味 1.中经络: 风阳上扰:

文档评论(0)

asd5225136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