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安魂曲》第一乐章赏析.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意志安魂曲》第一乐章赏析      一、写作背景      勃拉姆斯着手写作《德意志安魂曲》(op.45)是在他的恩师兼忘年知己舒曼去世之后(1856)。作为勃拉姆斯的师长与知音,舒曼的去世带给年轻的勃拉姆斯心灵的震动是巨大的,这直接促使他开始深入地思考“生与死”、探索人的生存之意义等重大哲理问题。另外,对克拉拉?舒曼的倾心与仰慕带给勃拉姆斯的不仅是精神上的慰籍与欢乐,更是无尽的思恋与折磨。勃拉姆斯终身未娶,在随后43年漫长日子里(克拉拉于1896年去世),仅与克拉拉保持着一种精神、情感等方面的交流与沟通,并将心底这份深深的眷恋化为一串串动人的音符。   1865年2月,母亲的去世更促使他严肃地思考死亡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基督教文化某种意义上也是在强调死亡的恐惧:不论生者还是亡者,最后都要经过末日的审判,或入地狱,或升入天堂,其“原罪”之说更促使人们不断的进行自我审视。对于生命、死亡和灵魂的深深思索使得人们对死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死亡不过是通往天国的漫长路程的开始,要想获得永生,就要坦然面对死亡,移去死亡的巨大阴影和它对人的心理所造成的沉重压力。只有直面死亡、对死亡怀一颗敬畏之心,人才会珍惜生命、珍爱时光。   作为对母亲的怀念,勃拉姆斯又在已经完成的《德意志安魂曲》中加入了动人的第五乐章(1868年5月完成),至此这部作品大功告成。作为基督教教义的直接体现,基督教音乐,特别是弥撒和安魂曲这样的古老体裁,正是表现这种宗教情感的最佳载体。所以,具有强烈宗教感的勃拉姆斯选择安魂曲这一形式来作为表达自己内心所思所想的工具,正在情理之中。      二、对第一乐章的音乐学分析      第一乐章是首合唱:“哀恸的人有福了”。音乐开始是一个14小节的引子,低音部分是弦乐低音组在F(主调F大调的主音)上奏出的持续低音,缓慢而凝重,庄严而肃穆。第2至6小节的低声部出现了一组由全音符组成的半音阶下行(动机a),透出一丝哀伤与叹息,预示了全曲的悲剧性气氛。紧接着,在上方出现了一个简短的动机b(3-5),旋律线先上后下,整个轮廓呈下行发展,级进进行,分别由大提琴、中提琴和小提琴在不同的高度模进奏出,轻柔缓慢,仿佛一声深深的叹息,成为勃拉姆斯灵魂深处至真情感的表白与流露,包含着作曲家丰富而复杂的心理体验,也是他全部思想与精神内涵的集中体现。动机b贯穿整个乐章,甚至在其他乐章也变形出现,可以说,它是整部作品的基调和发展的一粒种子,与下方的半音阶下行一道,在悲伤叹息之余还透出一种虔诚而安宁的气息,仿佛作曲家在祈祷祝福之中盼望着亡者升入天国,灵魂得以安息。   这部安魂曲的歌词不是来自传统的拉丁文《圣经》,而是勃拉姆斯从马丁?路德翻译的德文版《圣经》中精心挑选出16段经文,加以重新排列而形成。这样就不再遵循典型的安魂曲各乐章在歌词和情绪上的传统要求和特定规范,摆脱了一般安魂曲中天主教教义下的拉丁文《圣经》经文的范式和固定的模式,超越了天主教安魂曲的礼仪性、宗教性功用,以德语直接唱出了对上帝的虔敬,更具人性化。   第一乐章共三句歌词。第一个乐段A(15-45)只有一句歌词:“哀恸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安慰”,取自“马太福音5:4”。“马太福音”是《新约圣经》里关于耶稣一生言行的记录的经文著作,由耶稣的门徒及二传弟子记载,在《新约圣经》里占有重要地位。勃拉姆斯将“马太福音”中的这句重要经文放在了第一乐章的首要位置,无疑具有重要含义:它不仅表达了作曲家内心的悲痛与哀伤,而且还表达了他对逝者的追思与敬仰,给逝者以安慰、给生者以希望。头一个乐句(15-27)旋律舒缓悠长,宁静虔诚,有一种宗教般的纯洁情绪,这就给了这首乐曲以一般安魂曲所没有的特质:少了一点面对末日审判的恐惧和死亡的威胁,多了一点希望与安慰,更给人以生的信心与温暖。总之,是悲而不伤、哀而不痛。   这个乐章的第二句出现在乐段B(47-64)当中,来自“诗篇126:5:6”。除了继续深化前面的情绪外,这里还具有一种乐观积极、劳者必获的精神:“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在《圣经》中,“撒种”象征着基督教的教义与精神的传播。门徒们的不辞劳苦,换回的是上帝的精神与基督教教义的深入人心,人人皆归顺于上帝,成为上帝恭顺的子民。作曲家在这首曲子里面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宗教上的含义,而且包含着作曲家对逝去的亲人的亲情的依恋、人格与精神的肯定性评价,更包含着对人的价值肯定。在这个充满苦难的世界里,人不仅仅要受苦受难,在尝遍了生活的艰辛与苦涩、人生的悲欢与离合、精神与肉体的磨难厉练之后,人必定会得到相应的报偿与收获。在此过程中,人们所体验到的是一种“欢呼”与“欢欣喜乐”,由此体现出人的生存价值与意义。因此,德国音乐学家格奥尔格?克内普勒说的好:“在勃拉姆斯的创作中,《德意志安魂曲》第一次使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