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例小儿输入性黑热病报告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1例小儿输入性黑热病报告 郑竹美1 叶青1 邵文霞2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 310003; 2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 310006) 【摘要】 黑热病又称内脏利什曼病,是由杜氏利什曼原虫所引起的慢性地方性传染病。过去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病犬,通过白蛉传播。在浙江此病较为罕见。2011年2月我院收治一名黑热病患儿,该患儿疑为国外输入性黑热病。 【中图分类号】R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040-01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患儿 男,2Y4M, 汉族,青田人,出生于西班牙马德里。疫苗接种:卡介苗不详,其他接种按西班牙预防接种计划接种。 1.2临床表现 患儿因“反复发热20余天,鼻衄两天”于2011年1月24日门诊拟“血三系减少待查”收住入院。该患儿发热为稽留热,每日体温最高峰为40.5-41℃,最低在38℃左右。每日体温波动3-5次,伴有寒战,偶有头痛,于当地医院输液治疗10余天无好转,入院2天前出现鼻腔出血2次。入院查体:T 38.5℃,HR 120次/分,R 32次/分,BP 118/90mmHg,神清反应可,精神软,呼吸平,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无淤点淤斑;咽无充血,双肺呼吸音清,无啰音;心律齐,各瓣膜区未及明显杂音;腹膨隆,无压痛反跳痛,肝脏肋下5cm,质中,脾肋下6cm,质中;四肢活动可,巴氏征、克氏征及布氏征均阴性。 1.3辅助检查 血常规:WBC 3.32times;109/L N 31.8% Hb 55g/L PLT 37times;109/L CRP 66mg/L。B超检查:肝、脾肿大。ECG检查:窦性心动过速。胸部X线检查:两肺纹理增多。心脏超声检查未见明显异常。ESR 36mm/h,铁蛋白gt;1500 ng/ml。生化检查:总蛋白59.3g/L,白蛋白30.7g/L,谷草转氨酶78U/L,谷氨酰转肽酶51U/L,腺苷脱氨酶110U/L,乳酸脱氢酶741U/L。外周血涂片未找到疟原虫,结核抗体测定阴性。我院骨髓涂片见类似寄生虫感染可能,后请省疾控中心和国家疾控中心会诊:利什曼原虫快速血清学检测结果阴性,省疾控中心骨髓涂片复查报告黑热病不能排除,国家疾控中心骨髓NNN培养利什曼原虫阳性。 2.治疗 入院后给予美平抗感染治疗,体温有好转,肝脾缩小不明显,初步检查治疗后考虑为“黑热病?”。经国家疾控中心专家会诊后给予“葡萄糖酸锑钠0.3g QD”试验性治疗6天,体温正常,血象回升明显,肝脾缩小,试验性治疗有效,休息6天后行第二疗程锑剂治疗。锑剂治疗同时予左卡尼丁护心和泰特护肝治疗。半月后门诊复查情况良好。 3.讨论 黑热病是利什曼病的一种。由利什曼原虫感染而引起的疾病统称利什曼病,是危害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对人体致病的虫种有杜氏利什曼原虫、热带利什曼原虫、巴西利什曼原虫。我国仅有杜氏利什曼原虫,引起黑热病,由白蛉为媒介传播。解放前,黑热病在我国长江以北的17个省、市、自治区广泛流行,解放后开展了大规模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近年来,黑热病主要发生在新疆、内蒙古、甘肃、四川、陕西、山西等6个省、自治区平[4]。新疆和内蒙古都证实有黑热病的自然疫源地存在。黑热病在世界上分布很广。在亚洲主要流行于印度、中国、孟加拉和尼泊尔。东非、北非、欧洲的地中海沿岸地区和国家,前苏联的中亚地区,中南美洲的部分国家也有此病流行。目前全世界80余个国家发现本病,发病呈上升趋势。随着全球人口日益密切的往来,非疫区的散在个例也增多。资料显示,浙江目前为止,报道的两例都为国外输入性黑热病。本次我院收治的此患儿在国内期间未到过黑热病流行区,刚从国外疫区回国,在国外感染的几率比较大,所以我们推测此为输人性病例。这是黑热病呈现的新的传播情况,有关部门今后可以作进一步的调查和检测。特别要加强对从国外疫区回国人员的疾病防控。 黑热病临床表现为长期不规则发热,肝脾肿大和贫血,主要通过白蛉叮人吸血时将鞭毛体注入人体皮下组织而获得感染,鞭毛体在巨噬细胞内繁殖,使巨噬细胞大量破坏和增生,从而导致脾、肝、淋巴结肿大[5]。同时病人红细胞可附有虫体抗原,抗原虫抗体在补体的参与下,直接作用于红细胞膜,导致溶血,故引起贫血。同时体内由于大量浆细胞增生和肝功能受损,使白蛋白生成减少而球蛋白明显增高,导致白球比例倒置[6]。由于全血细胞减少,免疫受损,极易并发各种感染性疾病,如坏死性口腔炎、肺炎等。黑热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浙江省又非疫区,极易造成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