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茯苓散”的临床应用.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茯苓散”的临床应用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土茯苓散”的临床应用 杨瑞怡 王红明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摘要】 土茯苓散具有祛风清热、除湿解毒的功效,用以治疗“湿热内蕴所致之皮肤疾病、脱疽、无名肿毒及妇科带下黄稠腥臭”等症。导师罗珊珊主任在临床中常运用此方灵活加减治疗多种因湿热毒瘀蕴结、风邪外袭所致病证,均取得满意的疗效。   【关键词】 土茯苓散;罗珊珊主任;湿热毒瘀蕴结;经验总结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4-0181-02   “土茯苓散”是云南省已故名老中医李幼昌先生的经验方,罗珊珊主任医师为云南省名中医,系全国首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李幼昌先生。对此方的应用经验丰富,多有发挥,临床用于治疗因湿热毒瘀蕴结、风邪外袭所致之湿??、皮癣等多种皮肤疾病、妇科病等,疗效显著。现将老师罗珊珊主任应用此方的经验总结如下。   1.方药组成及功用   1.1土茯苓散的药物组成为:土茯苓30g、白藓皮15g、薏苡仁30g、威灵仙15g、败酱草15g、仙鹤草30g、甘草3g。   1.2功效主治   本方具有祛风清热、解毒除湿之功效,用以治疗“湿热内蕴所致之皮肤疾病、脱疽、无名肿毒及妇科带下黄稠腥臭”等症。   2.临床加减化裁   2.1《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故此方宜酌加黄连、栀子、连翘等清心解毒之品则疗效更佳。   2.2湿盛者,方中加苍术、黄柏、苦参、黄芩、薏苡仁以加强清热燥湿之功。   2.3热毒甚者,以此方加五味消毒饮,即菊花、金银花、蒲公英、天葵子、地丁以增强清热解毒之功效。   2.4毒瘀甚者,加地丁、皂角刺、桃仁、紫草、六方藤、白花蛇舌草等以解毒消瘀消痈。   2.5血热甚者,可加水牛角、生地、丹皮、赤芍、玄参以清热解毒、凉血散血。   2.6皮肤瘙痒较甚或外阴痒甚者,加防风、荆芥、刺蒺藜、地肤子、蝉蜕、胡麻仁以祛风止痒。   2.7无名肿毒加吴白芷、皂角刺、穿山甲、天花粉、银花、连翘、白花蛇舌草以清热解毒,排脓消痈。   2.8挟瘀者加归尾、桃仁、红花、广土鳖、丹参以活血化瘀。   2.9病程日久迁延不愈者可酌加黄芪、太子参、麦冬、白术、当归、女贞子、旱莲草等以益气养阴,增强机体免疫力。   3.饮食禁忌   身患以上诸证者,除服药治疗外,还要注意饮食,须忌食辛辣香燥肥甘厚味之品,以及鱼虾、臭豆腐及韭菜、青蒜等腥臭食品,以免影响疗效,甚则加重病情。   4.经典病案   病案一:患者何洁,女性,17岁。反复四肢皮肤瘙痒、起红色皮疹十余年,症状时轻时重,西医确诊为“慢性湿疹”,外用过多种药膏,病情未得到控制,于2014年2月26日到门诊就诊,症见:四肢皮肤瘙痒、可见密集的粟粒大小的暗红色斑丘疹,增厚呈苔藓样变,表面有鳞屑,大便干结,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细滑。中医辨证:湿热毒盛。治疗宜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方药选用土茯苓散加减:土茯苓30g、薏苡仁30g、白藓皮15g、威灵仙15g、败酱草15g、仙鹤草15g、地肤子15g、女贞子15g、旱莲草15g、赤芍15g、刺蒺藜15g、黄芪30g、当归15g、白花蛇舌草20g、甘草3g。连续服用16剂药后皮疹全部消失,已无瘙痒感,随访3个月病情无复发。   按语:对于慢性湿疹,古代中医医籍中有很多类似的记载,因其发生部位不同而命名各异,如“浸淫疮”、“旋耳疮”、“肾囊风”、“四弯风”、“裙边风”、“奶癣”、“胎疫”等。本病多由素体禀赋不足,后天饮食不节,或兼感风湿热诸邪,相搏于皮肤所致。患者患“慢性湿疹”十余年,屡治无效,究其原因,盖由于风、热、湿毒之邪蕴结较甚,日久耗伤气血阴津,致成邪盛正虚之证,故而缠绵难愈,法当扶正祛邪为治。方用土茯苓散祛风除湿,清热解毒以祛其久恋之邪,更配以黄芪、当归、女贞子、旱莲草等补益气血、扶正养阴之品,共奏扶正祛邪之功,从而收到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病案二:患者林俊芳,女性,32岁。反复口腔及会阴部溃疡,伴四肢皮肤结节性红斑4年余,西医确诊为“白塞氏综合征”,给口服“强的松片”等药治疗3个月,病情未得到控制,于2014年2月27日就诊于中医门诊,症见:口腔及会阴部溃疡,面部及四肢可见红色斑疹、大片状红色结节,左下肢结节破溃、疼痛,伴双膝、双踝、双足趾关节疼痛,口干思饮,二便调,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滑。中医辨证:湿热毒瘀,阴虚火旺。 治宜清热解毒、除湿化瘀、兼养阴,方药选用土茯苓散加减:土茯苓30g、白藓皮15g、薏苡仁30g、威灵仙15g、败酱草15g、仙鹤草15g、玄参12g、苍术15g、焦黄柏6g、地肤子15g、川牛膝15g、

文档评论(0)

xyz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