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2012年第 4期Vo1.22No4 检验检疫学刊JOURNALOFINSPECTIONANDQUARANTINE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在食品检测中的应用
鲍 蕾 许艳丽 梁成珠 石媛媛
(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山东青岛 266001)
摘要 通过生物传感器进行检测可以实现高通量、高精确度、快速筛查及定量分析等 目标,介绍了表面
等离子体共振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分类及其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食品;检测
中图分类号 0657.3
TheApplication ofSurfacePlasmon ResonanceBiosensorin FoodDetection
BaoLei,Xu Yanli,LiangChengzhu,ShiYuanyuan
(ShandongEntry—ExitInspectionandQuarantineBureau,Qingdao,Shandong,266001)
Abstract:Detectionsbybiosensorexhibitfeaturesofhighthroughout,accuracy,fastscreen,andquantitativeanaly—
sis.Basicprinciplesofbiosensortechnique.classificationand theapplication infoodsafetydetectionweresumma-
rizedinthispaper.
KeyW ords:SPR;Biosensor;Food;Detection
1 前言 别和电信号的转化处理集合在一起 j。这一代生
表面等离子共振 (surfaceplasmonresonance, 物传感器采用现代电子技术,把各种电流型、电位
简称 SPR)是一种光学现象…,SPR技术是上个世 型、电导型或频率型、光学型的电子元件同生物功
纪70年代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型的测量测 能膜的固定化工艺相结合。20世纪 80年代 以来,
试技术,从 90年代开始,陆续 出现 了较为成熟 的 由于不断采用新原理,不断应用新技术,生物传感
SPR技术测量的商业化产品L21。SPR技术由瑞典科 器迅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学家 Liedberg等于 80年代首次运用于 IgG抗体与 2 生物传感器的类型
其抗原相互反应的测定,随后该技术被引入生物传 由于生物受体识别部分是生物传感器的关键,
感器领域并迅速渗透到其中_3J。生物传感器 (bio. 所以早期的生物传感器通常按照分子识别元件的
sensor)是对生物物质敏感并将其浓度转换为电信 不同而分类 ,即酶传感器、免疫传感器、微生物传感
号进行检测的仪器,是由固定化的生物敏感材料作 器、组织传感器等 。然而这种方法难以反映生
识别元件 (包括酶、抗体、抗原、微生物、细胞、组织、 物传感器的物理和电特征,于是出现了按转换器的
核酸等生物活性物质)与适当的理化换能器 (如氧 分类,即电化学传感器、光生物传感器、声波生物传
电极、光敏管、场效应管、压电晶体等等)及信号放 感器等,也有两者合称 的如酶 FET生物传感器
大装置构成的分析工具或系统,具有接受器与转换 等 ¨引。根据生物传感器生物反应的基本原理所有
器的功能。 生物传感器都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催化型和亲和型
第一代生物传感器是将生物成分截留或结合 生物传感器。根据分子识别元件不同而分类的生
在非活性的基质膜上 (透析膜或反应膜)和 电化学 物传感器进行介绍。
电极所组成 J。第二代酶电极是将生物分子直接 2.1 酶传感器
吸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电子测量技术(第5版)全套PPT课件.pptx
- QGDW 1152.2-2014- 电力系统污区分级与外绝缘选择标准 第2部分:直流系统.pdf VIP
- 中小学学三年发展规划(2025-2028).docx VIP
- J-T-G- 5120-2021 公路桥涵养护规范(正式版).docx VIP
- 建筑工程图集 20CJ95-1:装配式保温楼地面建筑构造——FD干式地暖系统.pdf VIP
- 3 电子银行_纵横商务汉语 中级阅读2.pptx VIP
- 阿那亚品牌手册.pdf VIP
- 二氧化碳气瓶瓶阀爆破片爆破浅析 .docx VIP
- 隧道二衬施工缝缺陷处理方案.docx VIP
- 2025年秋学期冀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进度表.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