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当下魏碑热谈当代书法的审美取向.doc
从当下魏碑热谈当代书法的审美取向
摘要:在当今复杂的社会背景下,魏碑成为当代书坛引人注目的亮点,对魏碑的重视是有目共睹的,魏碑热正蔓延着当下书坛。当代书坛经常把创新作为评价当代书法审美取向优劣的标准,而谈创新必然谈魏碑的审美特征。
关键词:魏碑;当代书法;审美取向
中图分类号:J29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18-0108-01
当代社会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名利、权势引诱着人们,各种文化充满了商业气息,书法艺术也不例外。当代书坛对魏碑的重视是有目共睹的,魏碑热正蔓延着当下书坛。当代书坛经常把创新作为评价当代书法审美取向优劣的标准,而谈创新必然谈魏碑。总的来说,魏碑书法的审美特征对当代书坛影响是多方面的。
一、清代后期推崇魏碑,并影响至今,从而直接影响了当代书坛以魏碑书法的艺术特点作为审美取向
魏碑是北朝碑刻的统称,是南北朝时期楷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北魏在北朝相继的各个王朝中立国时间最长,后来就用“魏碑”来指称包括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在内的整个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其特点是字体笔力强劲、朴拙,变化多端,笔画中带有汉隶笔法, 是后世书法的一种楷模。
魏碑在清代开始盛行,但发现的时间较早,只是没有引起重视。唐朝的书法家欧阳询和褚遂良的一些作品中,已经能看出北朝碑刻的影响。由于当时王羲之书法代表的晋朝书风在唐朝一代始终是主流。即使人们对魏碑有所取法,大多只是书法家个人的兴趣和风格所致,不能形成一种普遍学习魏碑的风气。
唐楷法度严谨的特点,严重束缚了人们的创造力,使得后人对楷书的修习变得程序化、标准化。导致宋朝四大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和蔡襄只能把主要精力用于行书和草书的创作。到了明朝,由于科举取士的日益僵化,科举考试规定官方字体,追求美观、大方,要求标准、规范。这就抑制了书法家的创作个性。清朝则进一步演变为“馆阁体”,形成了“千人一面”的格局。
魏碑在清代开始盛行,但发现的时间较早,只是没有引起重视。真正开始受到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的重视,是在嘉庆、道光年间。清朝前期,金石文字学兴起,南北朝碑刻大量出土;在书法方面,人们意识到“馆阁体”的弊端。其中鼓吹魏碑最力者早期有阮元和包世臣,后期有康有为。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里面明确提出:“今日欲尊帖学,则翻之已坏,不得不尊碑;欲尚唐碑,则磨之已坏,不得不尊南、北朝碑。尊之者,非以其古也。笔画完好,精神流露,易于临摹,一也;可以考隶楷之变,二也;可以考后世之源流,三也;唐言结构,宋尚意态,六朝碑各体毕备,四也;笔法舒长刻人,雄奇角出,迎接不暇,实为唐、宋之所无有,五也。有是五者,不亦宜于尊乎!”此后碑学盛行。与唐楷相比,唐楷注重法度,用笔和结体严谨、趋于规范、统一,魏碑则重意趣,用笔挥洒自如,结体因势赋形,无拘无束。
清朝康有为赞誉魏碑有“十美”:“古今之中,唯南碑与魏为可宗。可宗为何?曰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是十美者,唯魏碑南碑有之。”
康有为的“十美”,概括了魏碑书法雄强、朴拙、自然天成的艺术特点。这就很自然的影响了当代书坛的审美取向。
二、魏碑书法的特点正好迎合了当代社会书法大赛与展览模式下形成的当代书法艺术重形式与感官效应的审美取向
当代社会进入了社会转型期,书法则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转型期,形成多元生存方式与多类型的表现形式,书法审美主体从文人雅士的雅文化进入大众层面的俗文化圈中,书法创作也从伏案文人雅玩进入到展厅的公众欣赏。
魏碑书法雄强、朴拙、自然天成的艺术特点迎合了人们对书法作品形式感的重视,并逐步演变成“形式至上”的观点。当代书法创作忽略了书法创作的教化功能。传统书论中有“作字先作人”、 “书如其人”、“人品即书品”、“学书先立品”、“苟非其人虽工不贵”。这样的说教已被当代书坛所遗忘,把书法家的学识、文化修养搁置一边。展览机制使书家盲目追求书法作品的视觉冲击力,传统书法中燃香品茗的审美愉悦在书法展览机制中已经荡然无存。展览机制促使个人在参展过程中必须考虑评委的胃口,个人创作必须服从展览规定,在这种状态下,创作者无法实现自由的创作心态,书法艺术再不是文化人的雅兴,再也不是释放心灵的芳草绿地。书法的深刻性,丰富性被稀释,只重形式的表面矫饰,忽视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书法由“用心品”的艺术变成了“用眼看”的技术,从而一些修养很低的人也可以跻身于书法殿堂。
毋庸置疑,重作品形式是在现代艺术中展览机制下的产物。形式本质是指向技术层面的,可以说是对传统书法中人文精神这一核心方向的偏移。这将严重影响当代书法在审美内涵上的发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