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忧郁的“芦笛”到高亢的“号角”.docVIP

从忧郁的“芦笛”到高亢的“号角”.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忧郁的“芦笛”到高亢的“号角”.doc

从忧郁的“芦笛”到高亢的“号角”   摘 要: 艾青的诗歌创作历程就像一首音调起伏的交响乐,有牢狱中忧郁的悲哀,有战前焦灼的期待,有战时高亢的号角,诗人在用诗篇记录下时代生活的同时,也记录下了自己在苦难中的成长历程。   关键词: 艾青 忧郁 焦灼 高亢      纵观艾青的诗歌创作历程,就像一幅色彩变幻的风景画,更像一首音调起伏的交响乐,期间有沉郁的悲怆,有焦灼的期待,有对黑暗的诅咒,有对光明的歌唱,诗人在用笔记录下时代生活的同时,也记录下了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成长历程。   上世纪三十年代对于中国来说是不平凡的年代,政治局势日益恶劣,阶级矛盾日益激化,战争一触即发。对于诗人艾青来说,三十年代是他初步登上诗坛并逐步成熟的时代,也是他经历精神炼狱,诗风发生转变的时代。《大堰河―我的保姆》、《芦笛》、《复活的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向太阳》等重要诗篇都产生在这一时期。从1932年7月到1935年10月,诗人经历了长达三年多的牢狱生活,虽然也写出了像《我的季候》这样带有忧郁色调的诗篇,但是身体上的苦难不但没有消磨掉诗人的意志,反而更坚定了他为争取祖国和人民的解放而不懈歌唱与斗争的决心,《我爱这土地》、《吹号者》、《他死在第二次》都是诗人在出狱后为抗战而发出的深情歌唱和号召。诗人秉承自己的艺术信仰和人生信念,与祖国和祖国的人民一起经受着时代的苦难,用最质朴的笔书写现实,揭露社会黑暗,批判丑恶,呼唤光明,在《诗与时代》,艾青这样写道:“属于这伟大和独特的时代的诗人,必须以最大的宽度献身给时代,领受每个日子的苦难像是那些传教士之领受迫害一样的自然,以自己诚挚的心沉浸在万人的悲欢、憎爱与愿望当中。”[1]苦难让诗人成长,也让诗人对苦难的反抗力度逐渐增加。诗人艾青经历了牢狱之苦、人世之苦后,逐步褪掉了诗作中忧郁的色调和焦灼的呼喊,开始用沉稳、高亢的号角召唤整个民族和人民勇敢反抗。   一   盼望着能到天边   去那盏灯的下面―   而天是比盼望更远的!   虽然光的箭,已把距离   消灭到乌有的程度;   但怎么能使我的颤指,   轻轻的抚触一下   那盏灯的辉煌的前额呢?   ――艾青《灯》   这首诗是艾青在狱中所作,当诗人燃烧着反帝大同盟的热情,当“黎明穿上了白衣”,诗人在回国的船上远眺“那边”的人间,却发现“黑的河流,黑的天,在黑与黑之间,疏的,密的,无千万的灯光,看吧,那边是:永远在挣扎的人间”。诗人的心笼罩着阴暗,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责任感促使诗人参加了上海的“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而不幸被捕入狱,从此“与绘画绝了缘,就在狱中写诗”[2]。在铁窗里,诗人追忆着《大堰河―我的保姆》、《巴黎》、《马赛》和那彩色的欧罗巴的《芦笛》,“看夜的步伐比白日更要漫长,守望铁窗像嫌厌久了的辰光”,诗人的青春在流逝,再加上诗人入狱不久就得了肺病,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让诗人的心情变得忧郁,诗人开始有了失望之感,在《路》一诗中,诗人写道:“走过了路灯的,又是黑暗的路”,而“苦涩的怀念”也成为了“瞬间即逝的泡影”,而那“不可却的抑郁”袭进了“少年的心头”。虽然狱中的生活阴暗而漫长,但诗人并不绝望,诗人向生活的海洋发出叫喊,“我从阴暗处,怅望着,白的亮的,波涛般跳跃着的宇宙”,诗人渴望着像海洋般波涛汹涌的世界和生活,诗人的忧郁和叫喊都源自他生命体验的极致痛苦,正像评论家所说:“艾青早期生命历程的坎坷与不幸,使我们没有什么理由认为这位诗人的忧郁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式的无病呻吟;他的忧郁的诗情,乃是流自他置身于黑暗苦难大地上的痛苦的生命情怀。在这痛苦的生命情怀中,积压着缺乏父母温情的淡漠清冷,漂泊异邦的孤独、艰辛与殖民地青年的耻辱,身陷囹圄的囚徒的悲苦,人世间苦难的不平,民族生存危机的忧患……”[3]。诗人的忧郁不仅仅是个人的悲欢,而是关乎到祖国和人民的苦难,即便是在抗战时期,当诗人在《复活的土地》中与自己的忧郁告别后,还是从《补衣妇》、《乞丐》、《手推车》等诗篇中看到诗人悲哀,就像诗人在《诗与时代》中所说的:“最伟大的诗人,永远是他所生活的时代的最忠实的代言人;最高的艺术品,永远是产生它的时代的情感、风尚、趣味等等之最真实的记录”[4]。诗人追求诗歌创作忠于时代,忠于真实,这就决定了诗人的诗作永远悲世人之所悲,痛世人之所痛。可以说艾青三十年代的大部分诗作都带有忧郁色调,直到诗人吹起召唤的号角。   狱中,艾青还创作了两部重要的作品:《一个拿撒勒人的死》和《九百个》,这两部作品在艾青的早期诗歌创作中有着特殊意义,此后艾青在诗作和诗论中有不少处用到圣经故事和术语,也和此时的牢狱生活不无关联,而《九百个》则为艾青狱后投入民众,进行战斗奠定了基础。《一个拿撒勒人的死》写了耶稣受难的整个过程,当诗人写道耶稣被钉上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