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宋徽宗时期画院试题看宋代院画的诗境.doc
从宋徽宗时期画院试题看宋代院画的诗境
摘 要: 诗画结合在宋代画院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宋代皇帝多有较深的艺术修养,对绘画的发展也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徽宗朝为例,从画院试题这一视角看宋代院画的诗境。
关键词: 宋代画院 徽宗朝 画院试题 诗境
诗画结合是中国古代文人画的一个重要特征,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就有“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样的著名诗画评论,[1]古人也早有“诗画同源”的说法。但我觉得,这种思想在宋代的画院中得到了最完美的体现。
一
宋代绘画的发达人所共知。宋太祖篡周后即建翰林图画院。不仅宋太祖,宋代的许多皇帝也均有较深的绘画艺术修养,他们对绘画的发展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到徽宗朝,画院的繁荣更是到了顶点。画院不仅仅是供养画家的地方,还建制设学,成了名副其实的皇家美术学院。据《宋史?选举志》记载,当时这所学院有一套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法,还有一定的招生制度、考试制度,以及寄宿安排。
这首先是因为徽宗本人重视艺术,他本人即具有极高的艺术造诣。“徽宗皇帝天纵,将圣艺极于神”。他自称:“万机余暇,别无他好,惟好画耳。”他本人也极丹青之妙,“笔墨天成,妙体众形,兼备六法”。其作品很多,“至累千册”,这些作品“冠绝古今之美”。[2]其次是因为徽宗亲自策问考试画院学生,并多以古诗为题,以提高绘画生的文化修养。
画院试题很有意思,常以古人诗句命题。“政和中,徽宗立画博士院,每召名公必摘唐人诗句试之。尝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众皆向酒家上着工夫,惟李唐但于桥头竹外挂一酒帘,上喜其得‘锁’字意。又试‘踏花归去马蹄香’,众皆画马画花,有一人但画数蝴蝶飞逐马后,上亦喜之。又一日试‘万绿丛中一点红’,众有画杨柳楼台一美人者,有画桑园一女者,有画万松一鹤者,独刘松年画万派海水,而海中一轮红日,上见之,大喜。喜其规模阔大,立意超绝也。凡喜者,皆中魁选”。[3]
从“竹锁桥边卖酒家”这个题目可以看出,“锁”字是最关键的一个词,既要体现酒家,又不能让它直接出现在画面中,李唐之画用一面酒帘来体现酒家,正是巧妙地诠释了“锁”字。从“踏花归去马蹄香”这个题目看,“香”字最难以表达,因为看不见摸不着,所以画家必须通过巧妙的构思来加以表达,中魁者用蝴蝶绕着马蹄飞舞来表达香气,确属高明。“万绿丛中一点红”这个题目容易让人想到的就是桃红柳绿、红男绿女之类的意象,而刘松年却能以万顷碧波中的一轮红日来表现,不但不落俗套,而且意境开阔。
另外,徽宗“所试之题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自第二人以下多系空舟岸侧,或拳鹭于舷间,或栖鸦于篷背,独魁则不然,画一舟人卧于舟尾,横一孤笛,其意以为非无舟人,止无行人耳,且以见舟子之甚闲也。又如‘乱山藏古寺’,魁则画荒山满幅,上出?醺停?以见藏意,余人乃露塔尖或鸱吻,往往有见殿堂者,则无复‘藏’意矣”。[4]
“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这个题目包含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该句出自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从韦应物《滁州西涧》“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句化出,诗句主要表达的是四野空旷无人,不见渡者。所以如果画上一只空舟,只能说明船上没有船夫,并不能很好地表现没有人过渡,也就不足以表现出此地的空旷荒凉。而中魁者画出船夫卧于舟尾,横一孤笛,足见因为长久无人渡河,所以船夫甚为空闲。
这种方式以古诗名句来考试画师,不仅直接以诗句作为画题,而且让画师画出诗句的意境。这种考试方法集中地表现了中国画的诗画合一的审美意趣,成为宋代画院的一种主流美学思想。
二
诗歌讲究含蓄,不直接道出主旨,而是让它们蕴含在艺术形象里,“不着一字,尽得风流”(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六一诗话》)。
绘画是造型艺术,通过视觉获得审美享受,本应“露”,而画家为了调动读画人的丰富想象,便采用“藏”的手法,以追求画境的含蓄美。画家往往将人物深细的、抽象的内心活动和情感,在具体可感的细节描写中流露出来,努力实现画面具象含蓄蕴藉的诗境。因此,绘画艺术也讲究含蓄,辩证处理“藏与露”的关系,含意于形,追求含蓄蕴藉的艺术美。
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唐诗人祖咏的那首著名的试贴诗《钟南望余雪》:“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当时规定,这样的试贴诗应该写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只有四句,他说:“意尽。”
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馀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馀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更深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