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分析茅盾“文学生活”与书法文化的关联
分析茅盾“文学生活”与书法文化的关联
过去我们习惯说文学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且应高于生活,如今我们提倡说文学就是生活、体现生活且应激活生活。这对作家文人本身来说更是如此。
文人与文学生活关系密切是自古而然的,扩大些说,文人与文化生活关系密切也是自然而然的,且更具有日常性和普遍性。所谓文学生活、文艺生活、文化生活以及文学人生、文学生涯、文艺活动、文化体验等概念,都质朴无华、素为人知,并不是多么新颖的概念,但在学术界的文学研究、文人研究中却常常被忽视,或仅仅作为铺垫及背景而存在。研究者往往都紧紧盯着时代主题(如国家民族、民主自由、斗争解放、生产劳动等)和艺术成就(如形象塑造、个性风格、美学特点、历史地位等)之类的重要命题,对作家和读者日常化、多样化的文学生活则明显关注不够,相关研究更欠深入。尤其对“以书写为生”的作家书写行为缺乏综合考察与总体研究。显然,作家是文人,是文人中最擅长书写的群体,其中兼通书法的作家文人则将自己的文学生活与书法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了弥足珍贵的具有复合价值的“第三文本”①。有鉴于此,本文拟就茅盾生活化的书写行为进行一些考察,尤其对茅盾“文学生活”与书法文化的关联进行重点考察,以此确证茅盾的一种活法---活在勤奋的书写中,活在浩繁的墨迹中,活在自己的爱好中……他的“文学为人生”由此有了新的意味,即不仅是为了“社会人生”,而且是在书写“自我人生”;他的文化生活也由此有了更为丰富的含义,即他不仅是一位成功的文学家,而且也是一位将文学与书法或书法与文学紧密结合,创造出许多“第三文本”的杰出书写者,即使纯粹从书法角度看也是一位不可小觑的书法家。从书写行为的综合研究视角,我们可以从一个侧面更加贴近现代文化、文学大家及书法名家的茅盾先生。
一
从20世纪30年代到21世纪初叶,茅盾研究业已取得相当可观的业绩,其中对茅盾生平思想、文学创作的研究都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但其间对茅盾“文学生活”中最突出、最频繁的书写行为的细化研究、系统研究却非常欠缺。毋庸置疑,对茅盾书法书写及其创造的书法文化进行研究,是茅盾整体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且与茅盾文学书写研究有明显的交叉关系。目前看来,无论是对茅盾书法文本的研究,还是对茅盾与书法文化的关联性研究,目前看来还都相当薄弱,较之于“文学文本”研究、茅盾思想研究等,尤其显得薄弱。在综观、综论中国现当代书法史时,专业化的书法圈内学者教授一般都不会顾及茅盾书法,但在综观、综论现代文人书法时,无论是谁的相关言说,通常都不会忽视茅盾书法,如斯舜威的《学者书法》(2002)、方建勋与杨谔的《书法赏析》(2009)、管继平的《纸上性情·民国文人书法》(2011)等,都会专列茅盾一节进行介绍和点评。与此类似,综观、综论现当代文人作家与书法的论文也经常会谈到茅盾书法,如笔者的《书法文化与中国现代作家》(《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4期)、《论书法文化与中国近现代作家的关 联特征及功能意义》(《书法》2013年 第12期);薛帅杰的《试论民国文人书法的退变---以鲁迅、梁实秋为例》(《鲁迅研究月刊》2013年第5期)等,对茅盾书法或“茅盾与书法文化”这样的论题多少都会触及。但专论茅盾书法文本且有深度的文章迄今确实还不多见。其中,《茅盾书法小考》(盛羽、盛欣夫,《中国书法》2005年第10期)、《略论茅盾书法风格之形成》(盛欣夫、盛羽,《宁波大红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骨格清奇写天趣---茅盾的书法》(李建森,《小说评论》封三,2006年第5期)、《茅盾 的题字》(李黎,《新 民晚报》,2011年11月30日)等较有分量,梳理史实较为充分和扎实,点评书法也比较审慎和准确。譬如盛羽、盛欣夫的《茅盾书法小考》,对茅盾一生与书法的结缘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梳理,并借鉴传统书论,对茅盾的书法个性进行了初步的论述。又如李建森说:“茅盾书法的整体风格是这样的:瘦硬、清奇、峻峭、劲挺,在温润清和的书写中,有丰富的提按,点划舒扬,结撰险绝,婀娜摇曳,有雅致的书卷气息,见骨格和天趣。”所评亦堪称恰切、允当,是对茅盾大量书法真迹整体风格的一种相当准确的把握。此外,涉及茅盾书法的文章还有一些,但多以介绍相关史料为主。如韦韬《父亲茅盾的书法》(《出版史料》2011年第12期),是《茅盾墨迹》一书的序言,以客观求实的态度和笔调,介绍了茅盾与毛笔结缘一生的诸多情况。这里明显触及了茅盾的“书法生活”,主要介绍了这样几个方面内容:
其一,茅盾一生勤于著述,始终保持着使用毛笔书写的习惯。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也根据实际需要使用钢笔,尤其是创造长篇小说多用钢笔。但抗战开始后,物资匮乏,洋纸很难见到,用的多是毛边纸或土纸,不适宜钢笔书写,于是茅盾多用毛笔书写,并从此保持到
- 软件下载与安装、电脑疑难问题解决、office软件处理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电脑软件的下载与安装,各种疑难问题的解决,office办公软件的咨询,文档格式转换,音视频下载等等,欢迎各位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