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荷 专题 爱莲说 教学案例.docVIP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荷 专题 爱莲说 教学案例.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荷 专题 爱莲说 教学案例

《爱莲说》教学案例分析 设计目的与要求: 1、“说”是古代文体。可说理,也可记物,都是为了阐明一个道理,往往借描绘事物以抒情言志。《爱莲说》是托物言志的佳作。 2 内容上,这篇文章可分为二部分:前一部分铺排描绘莲花高洁的形象,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慨叹。 《爱莲说》北宋学者周敦颐。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和对追名逐利的世态的鄙视和厌恶。 教学重难点 1 通过自主学习理解和疏通文意 2 理解文中的“莲”的君子形象 3 掌握文言虚词“之 ”,“而”在文中的用法 作者生平简介: 周敦颐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不仅教育弟子“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自己也身体力行。 在九江为官时,他把自己的所有积蓄都捐给了故里宗族。他做官也与别人不同,任南安司里参军时,为了一个法不当死的囚犯,和顶头上司王逵据理力争,并递上辞呈,不愿为官,终于使刚愎自用的上司承认错误,囚不得死。 他一生不与黑暗官场同流合污,黄庭坚称赞他“人品甚高,如光风霁月”,他死后,随着弟子程颢、程颐对他的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名声也逐渐显扬。南宋时许多地方开始建立周敦颐的祠堂,人们甚至把他推崇到与孔孟相当的地位,认为他其功盖在孔孟之间矣。帝王们也因而将他尊为人伦师表。 教学过程 1 情景导入: 《红楼梦》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中,众女子抽花签,行酒令。这种游戏以花寓人,把人物的性格命运寄托于花签之中。 宝钗抽到的是“艳冠群芳”的牡丹,签上镌着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黛玉得的却是“风露清愁”的芙蓉,签上诗为“莫怨东风当自嗟”!这里的“芙蓉”就是莲花。(又名荷花) 2 学生自读: 1 学生自由诵读 2 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合作诵读,小组展示 3 边读边疏通文意 翻译重点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陶后鲜有闻 3 赏 :理解“莲”君子的形象 ①细读文章第一段,思考:第一段中的“莲”是一位男子的形象,还是女子的形象?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得出结论的? ②细读文章第二段,明确上题答案。 ③细读作者生平事迹,思考:哪些地方与莲的品质相呼应? 4 悟: 文章结尾: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写菊,牡丹和莲花的位置有什么变化?作者为何要这样安排顺序? 5 拓 古人们对牡丹的追捧。 三 布置课堂作业 概括文中“而”和“之”的用法。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中主问题的设置对提高学习有效性的价值 邓敏芳 《普通中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教学的目标: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内涵,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这里体现了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如何从“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中心”,一直是人们重点探讨的问题。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家把提问当成课堂教学技能之一,甚至有学者认为“问得好就是教得好”。但教师到底应该如何科学利用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并引发对话互动,从而顺利进行课堂教学呢?这节课我想对此进行一些研究和探讨。 1抓住文体特点设置主问题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文言文的学习不可能跨越的一个门槛就是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这也是中考的考点之一。所以,我设计的第一个主问题是:文中第一段的莲花是一位女子的形象还是一位男子的形象?果然,一位平时学习还相当认真的同学说从“香”和“亭亭”得出莲是女子形象的结论。 其实,“香”除了香味,在文言文中还只君子的品德高尚,而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更加和性别没有关系。之所以设计这个问题,是为了避免学生不看注释,望文生义。是为了告诉学生学习文言文,要注意古今异义词的区别变化。除了弄清文言词汇的字面意思,还要了解它的引申义、比喻义等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个问题的设置,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交给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达到语文学习的优化。 2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设置主问题 这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个句子:“莲,花之君子者也。”这显然是文章提纲挈领的一句话。所以,我抓住了“君子”这一个关键词,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文章塑造了莲花什么样的君子形象?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这个主问题既紧扣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anghua20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