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自命出》以思孟为主流的综合学说.pdfVIP

《性自命出》以思孟为主流的综合学说.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性自命出》以思孟为主流的综合学说.pdf

筹拍寒第6期 江汉大学学撤(^文科学鹱) VoI.26No6 2007年12月 Jouraalof JianghanUniversity(Humanilies轧ieaees) Dec.2007 《性自命出》:以思孟为主流的综合学说 郭常斐 (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福建漳州363000) 摘要:《性自命出》简文昭示着儒家思想在孔门之后新的开拓与发展.而其叙述风格争行文模式颇合道家思 维,战国中后期儒道等各学派初步告流淡化了简篇所反映的学派性质,使得简文的解读与定位趋向多元化和复杂 化。对此时期的主要的理论范畴反哲学命题进行全方位考察,不难发现学术思想曲渐进化及相互渗透-炷使简文的 主体精神与儒家恩孟学说契合,进而导引出“人性论1的深刻思考咀应由此形成的论辩艺术.事实上已成为孔孟之 闻学术传承的津粱。儒家外“礼”内“仁”的处世哲学通置于筒文的奎蔫.而zo性观念列礼乐教他的内外互修.深化 了其仁jL思想在道德修养中的情感因素,最终于哲学视阈下形成“性¨‘命”“道~情”论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郭店楚简;《性白命出》;思孟学派;·心性观;礼乐教化 中圈分类号:B215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07)06-0083-05 郭店楚墓竹简出版以来,学术界给予了极大的 品的规格数量,有学者认为墓主是贵族“东宫之 关注,无论是对整体思想的把握还是个别篇目的研 师”,即楚国太子之师。出土的竹简除《性自命出》 读,均能够站在时代的高度又不脱离文化学术背景, 外,另有十七篇,包括儒家和道家著作。若关于时限 其研究成果层出不穷、令人欣喜。其中的重要篇目 的推断成立,郭店楚简展示的时代恰为孟子(前372 《性自命出》尤其引人注目,李学勤先生提出《性自 命出》等篇属儒家子思学派,主要依据是《性自命 时正处于先秦诸子思想交锋融合,尤其是齐国“稷 出》论及“性自命出,命白天降”与儒家经典《礼记· 下学宫”的学术争鸣,促进了儒墨道法等各派学说 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相一致。…此观点 初步合流,其思想之复杂与多变,绝非后人所臆测的 得到学界的认可,而陈鼓应先生则认为“与庄子学 流派林立,自成一家,各执一辞。 派‘任性命之情’相通””1,又韩东育等人认为是“将 进人战国时期,儒家的社会哲学思想受道家学 分未分前的杂家舆论”而非儒家一家之言,更有学 说影响较为明显,《老子·八十章》“小国寡民~邻 者说是法家或是公孙尼子的作品。由此引起的学派 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1的 性质及文化意蕴争论,诸多学者旁征博引,论辩甚 “大同…‘小康”式生活构想,在儒家著作中同样可 详。《性自命出》的主体思想究竟做何阐释?或许 见。《礼记·礼运》篇fL子云:“大道之行也,与三代 只有放在特定的文化语言背景下才可确定。兼考简 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故外户而不闭, 文的时代背景及哲学视野下的“性”“命”“道…‘情” 是谓大同。”“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 论,不难发现《性自命出》结篇的时代已初显儒道合 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札者也。以著其义,以 流趋向,其中述及的“心性观”与“礼乐教化”又与儒 考其信,著有过,刑人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 家思盂学说契合。 者,在势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1《礼记》成书 于东汉中期。在孔子的著述中很少见到“大同”“小 一、简文的文化意蕴与儒道合流趋向

文档评论(0)

整理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