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伤寒论》amp;quot;烦amp;quot;amp;quot;躁amp;quot;证的辨证论治.pdf
光明中医2009年5月第24卷第5期CJGMCM2009.Vol24.5 ·803·
May
【经典温课】
《伤寒论》“烦’’“躁”证的辨证论治
柴瑞震 山西省运城市中医医院(044000)
摘要:本文主要就《伤寒论中“烦”、。烦躁”、。躁烦”、“躁”、。烦躁欲死”五个方面,讨论了烦躁证的辨证论治。在烦的辨证中,有
反烦、复烦、发烦、心烦、微烦、大烦、暴烦、烦渴、颊逆、先烦、口燥烦、胸烦、郁郁微烦、小烦、虚烦、更烦、时自烦、疼烦、烦疼、烦热、燥
烦实、舌上燥而烦、懊惺而烦、胸中满而烦、烦惊、心下满而烦、虽烦之别;在烦躁中,有温阳益阴、清泄郁热、急救回阳、重镇安神、清
热生津、和胃攻下之治;在躁烦中,有小发其汗、泄热开结、与传经、亡阳之辨;在躁和烦躁欲死中,有清热泄火、回阳救逆之异。总
之,“颊”、“躁”虽《伤寒论》中之一证,但治疗却非一途可已,必须参合具体脉证,详细分辨,方能无误。
关键词:《伤寒论》;烦;烦躁;躁烦;躁;烦躁欲死;辨证论治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09.05.008文章编号:1003.8914(2009).05.0803—04
“烦”与“躁”是两个不同的症状,两个不同的概念, 性质。
烦指神不宁,心里乱;躁指体不宁,肢体不安。二者可 1.1反烦不应烦而烦者叫反烦。见于《伤寒论》中
单独出现,亦可相互并见。“烦躁”与“躁烦”在临床表 第24条。第24条讨论的是太阳中风证,应用桂枝汤
现不同,但病机则基本相同,治法各异。“烦躁”一词始 后所出现的烦。太阳表虚,应以桂枝汤治疗,但服药
见于《内经》,故《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心中郁热不 后,反而出现烦乱不宁,是药不对证,拟或有其它原因?
安为烦,手足扰动不宁为躁。”《伤寒论》中有论烦者,有 仲景意在病重而药轻,邪被药激而未能外泄,故增烦,
论躁者,有烦躁并论者,还有论躁烦者,其就烦之一症, 治之之法,再与桂枝汤并配合针刺风池、风府,以泻太
又分为:微烦、大烦、虚烦、暴烦、心烦、胸烦、痛烦、呕烦 阳之邪,邪去则烦已,而病愈。
等不同。笔者将对之逐一讨论分析: 1.2复烦原本就烦,烦去而后又再发烦叫复烦。见
1烦 于《伤寒论》中第57条。第57条讨论的是伤寒表实
一般来说,阳证多烦。烦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不 证,因表气闭郁,邪不得泄故生烦,经发汗后,汗出邪去
同的表现形式,代表不同的病理机变,代表不同的疾病 烦正,但半El后,烦又作,这是由于表解之后,调护失
但与其相关,并多次出现的“证候积分”,则谬误暴露无 节血脂,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总有效率为86%”的结
余,因为证候一般不进行分级量化,自然也无从“积 论。这固然与专家对《原则》缺乏深入的了解有关,也
分”。如果改为“症状疗效标准”,既可避免歧义,又与 与《原则》标准过多不无关系。
《原则》中多次提到的“糖尿病症状分级量化表”等内容 瑕不掩瑜,出版发行于数年前的《原则》,虽有上述
相互协调统一。 细节上的问题,但其整体结构和思路的科学性和前瞻
3.3疾病疗效标准《原则》中的疾病疗效标准,是将 性,以及权威性和指导性,都是应该充分肯定的。
主要检测指标疗效标准和症状疗效标准的内容掺合到 参考文献
一起进行评价。笔者认为这没有必要,因为主要检测 [1]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
版社,2002:233—237.
指标和临床症状的变化已从相应的视野或平台提供了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