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儿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和治疗 湖南省儿童医院 游洁玉 一、概念 感染性腹泻 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一种疾病,主要是有大便性状改变与大便次数比平时增多, 6个月~2岁婴幼儿发病率高,1岁以内约占半数,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病因学(1) 1、 肠道内感染 :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1)病毒感染:80%婴幼儿腹泻由病毒感染引起,20世纪70年代国外证明了病毒性肠炎主要病原为轮状病毒(otavirus) 其次有肠道病毒(包括柯萨奇病毒 oxsakis virus、埃可病毒echo virus、肠道腺病毒 enteric adenovirus、诺沃克病毒 Norwalk irus、冠状病毒、星状和杯状病毒等。) 二、病因学(2) 2)细菌感染(不包括法定传染病) ①致腹泻大肠杆菌:根据能引起腹泻的大肠杆菌的不同致病毒性和发病机理,已知的菌株可分为 5大组: A 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coli,EPEC)为最早发现的致腹泻大肠杆菌。致病菌侵人肠道后,粘附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肠粘膜微绒毛破坏,皱壁萎缩变平,粘膜充血、水肿而致腹泻、可累及全肠道。 B 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E.colt,ETEC)致病菌粘附在小肠上皮刷状缘,在细胞外繁殖,产生不耐热肠毒素(Mile oxin,LT)和耐热肠毒素(stable oxin,r)引起腹泻。 二、病因学(3) C 侵袭性大肠杆菌(entdnvasve E.coli EIEC)致病菌直接侵人小肠粘膜引起炎症反应,也可粘附和侵入结肠粘膜,导致肠上皮细胞炎症和坏死,引起痢疾样腹泻。该菌与志贺菌相似,两者O抗原有交叉反应。 D 出血性大肠杆菌(enterohemrrhagic E coli,EHEC)致病菌粘附于结肠产生与志贺杆菌相似的肠毒素(vero毒素),引起肠粘膜坏死和肠液分泌,致出血性肠炎。 E 粘附、集聚性大肠杆菌(enteroadherentsggregative E.colt,EAEC)致病菌以集聚方式粘附于下段小肠和结肠粘膜致病,不产生肠毒素,不引起组织损伤。 二、病因学(4) ②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与肠炎有关的弯曲菌有空肠型、结肠型和胎儿亚型3种,95%一99%弯曲菌肠炎是由胎儿弯曲菌空肠亚种(简称空肠弯曲菌)所引起。致病菌直接侵人空肠、回肠和结肠粘膜,引起炎症性、侵袭性腹泻,某些菌株亦能产生肠毒素。 ③耶尔森菌(Yersinia):除侵袭小肠、结肠壁细胞外,并产生肠毒素,引起侵袭性和分泌性腹泻。 ④其他:沙门菌(Salmonella)(主要为鼠伤寒和其他非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nas hydrophila)难辨梭状芽胞杆菌(clostridum difficile)、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al aureus)、绿脓杆菌(bacillus Pyoevaneus)变形杆菌(bacillus Proteus)等均可引起腹泻。 二、病因学(5) 3)真菌:致腹泻的真菌有念珠菌、曲菌、毛霉菌,小儿以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多见。 4)寄生虫:常见为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和隐孢子虫等。 二、病因学(6) 2、肠道外感染 有时亦可产生腹泻症状,如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肾盂肾炎、皮肤感染或急性传染病时,可由于发热、感染原释放的毒素、抗生素治疗、直肠局部激惹(膀胱感染)作用而并发腹泻。有时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可同时感染肠道。 二、病因学(7) 3、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肠道菌群紊乱 除了一些抗生素可降低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和乳糖 酶水平之外,肠道外感染长期、大量地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难辨梭状芽孢杆菌或白色念珠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药物较难控制的肠道感染 三、发病机理(1) 小儿腹泻病按其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变化,可将之归纳为5类 ①渗透性腹泻 ②分泌性腹泻 ③渗出性腹泻 ④动力性腹泻 ⑤混合性腹泻 慢性感染性腹泻主要与前三类机制相关 三、发病机理(2) 1、渗透性腹泻(osmotic diarrhea): 是指肠腔内(主要是小肠内)存在未被消化吸收的高渗性、可溶性物质。由于其高渗作用,将肠组织中的水分吸引至肠腔内,遂使粪便稀化。正常情况内,小儿摄入的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均可被充分消化成小分子质量的物质,再被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入体内。 小肠黏膜面积很大,含有大量的黏膜上皮细胞,人类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共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