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穴位注射疗法在社区临床上应用 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 李滋平 主任医师 概述 水针又称“穴位注射”,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以往对穴位注射疗法称谓“水针”,指本法在使用时,只是将药水,生理盐水等注入穴位。 穴位注射疗法是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采用小剂量中药或西药注入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是在针刺疗法和现代医学封闭疗法相结合的基础上,根据经络理论和药物治疗原理发展起来 的一种治疗方法 。 理论基础 经络学说: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运行气血于全身各部。穴位是分布于经络上的气血聚集点,穴位通过经络与机体某个部位或脏腑、组织、器官保持内在的联系 。 作用特点 针刺作用:通过针和药物对穴位的刺激,调节脏腑功能,疏通经络气血,平衡机体阴阳。 药物理化刺激:药物沿着经络系统迅速直达病所,充分发挥药效,达到经—穴与药效协同作用。 时间效应:穴位注射后,药物在穴内 存留时间较长,故可加强和延续穴位 的治疗效能。《灵枢·终始》“久病者,邪气入深,刺此病者,深内而久留之。” 穴位注射操作方法较针刺术易于掌握。 小剂量药物发挥大剂量的效果,药量减少,某些药物的毒副作 用也减低。 穴位注射后可随意活动,较 针刺留针法缩短治疗时间。 器械 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深度选择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 常用的注射器为1ml、2ml 5ml、10ml、20ml; 常用针头为4-6号 普通注射针头。 长5ml注射器 常用药物 原则上可供用肌肉注射的药物都可用穴位注射 中草药制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川芎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徐长卿注射液、柴胡注射液等。 维生素类制液:维生素B1注射液 、维生素B12注射液 、维生素C注射液、维丁胶性钙注射液等。 其他常用药物:5%~10%葡萄糖注射液、生理盐水、注射用水、神经生长因子、弥可保、胎盘组织液、核酪、地塞米松、阿托品、三磷酸腺苷、辅酶A、 氯丙嗪、盐酸普鲁卡因等。 中西药 穴位选择 辨证选穴:按照传统针刺法的取穴原则(头痛) 前额部为主者取阳明经穴为主,如合谷、内庭 以侧头部为主者取少阳经穴为主,如外关、足临泣; 以后头部或枕痛连项者取太阳经穴为主,如养老、昆仑; 以巅顶部为主者取足厥阴经穴为主,如太冲、行间。 穴位选择 选取阳性反应点: 根据穴位注射疗法的特点,临床上常结合经络,穴位的触诊法选取阳性反应点进行治疗,检查有无压痛、结节、条索状物等阳性反应物,以及皮肤的凹陷、隆起、色泽变化等。 另外,耳穴根据耳针疗法中耳穴的探查方法选取有关穴位。 总之,一般以3~5 穴为宜,并宜选择肌肉较丰满的穴位,也可以是阿是穴, 或检查是触到的呈结节,条索状等 阳性反应点。 操作方法 操作顺序:选择注射器和针头——抽取药液——选体位、穴位——局部消毒——针刺入皮下组织——提插手法,得气——回抽无血,注射 穴位注射足三里 穴位注射肺俞 操作方法 急性疾病,年轻体壮者可用较强刺激,推注可快; 慢性病、年老体弱或精神紧张者,刺激宜轻,推注宜慢; 一般疾病则用中等刺激,中等推注速度。 如需注入较多药物时,可将注射针头由深部逐步提至浅部,边退针边注射,或将注射针头更换几个方向注射药物 。 注射角度与深浅:根据穴位所在部位与病变组织的不同要求,决定针刺角度及注射的深浅。同一穴位可从不同的角度刺入。 也可按病情需要决定注射深浅度, 如三叉神经痛于面部有触痛点, 可在皮内注射成一“皮丘”; 腰肌劳损多在深部, 注射时宜适当深刺等。 注射剂量:严格按照药物说明书的剂量、不能过量,同时根据注射部位及药物的性质和浓度掌握。一般以穴位部位来分,头面部可注射0. 1~0. 2ml,耳穴可注射0. 1ml ,四肢可注射0. 5~1ml, ,胸背部可注射0. 2~ 0. 4 ml ,腰臀部可注射2~4ml 。 疗程:急症患者每日注射1~2 次,慢性病一般每日或隔日1 次,6~10 次为1 个疗程,反应强烈者,可隔2~3 日1 次,穴位可左右交替使用,每个疗程间休息3~5 日。 适用范围 运动系统疾病:痹证(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肌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扭伤等。 神经系统疾病:头痛、不寐、口眼歪斜、痿证、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癫狂痫证等。 消化系统疾病:胃痛(胃下垂、溃疡病、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痢疾等。 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哮喘、肺痨等。 注意事项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防止感染。 使用穴位注射时,应该向患者说明本疗法的特点和注射后的正常反应。如注射局部出现酸胀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