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同志的生活风范.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云同志的生活风范

“衣食住行”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也是人生旅途上必须要应对的四件事情。早在先秦时代,《荀子·修身》中已经用“食饮、衣服、居处、动静”来对“衣食住行”进行概括。如何对待和安排自己的衣食住行,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还映射出一个人的精神境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在衣食住行的生活细节方面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感人事迹,书写了共产党人优良作风的光辉篇章。

朴素的穿衣风格

陈云出身贫苦,小学毕业就去当学徒,深知劳动人民的疾苦。他参加革命几十年,一直保持着朴素的穿衣风格。在他看来,衣着朴素是坚持群众路线、保持共产党员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直接体现。1949年,陈云从东北进关担任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简称中财委)主任,他穿的是一件多年的旧大衣。中财委办公厅的同志提出给他换件新的,以便会见外宾时用,他坚决不同意,照样穿他那件旧大衣。

陈云平时只穿布衣布鞋,只是在每年的元旦、春节、建军节、国庆节或接见外宾时才穿毛料中山装。他只有两套中山装,分别是1952年出访苏联、1954年出访越南时,按出国规定做的。经年累月之后,这两件中山装都穿旧了,胳膊下面及膝盖等部位磨得很薄。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商量给他重新做一套新的,陈云却说:“补一补还可以穿,不要做新的。”大家只好按照他的要求请工厂的老师傅织补。当老师傅知道这是陈云的衣服后,不禁感叹说:“真没想到陈云同志在生活上是这样艰苦朴素!”

陈云的外衣看起来虽然很整洁,但毛裤、毛衣、秋衣等却是补丁摞补丁。他有一件棉坎肩,是辽沈战役的战利品,一直穿了40年,上面补丁密密麻麻,足足有32个。他的一条毛裤是1961年买的,时间长了,身边工作人员多次建议他换条新的,他都没有同意,说毛裤穿在里面,补一补没关系,一直穿到去世。一年夏天,陈云和小儿子陈方坐在一起聊天,天气很热,汗流浃背的陈云让陈方拿一件干净的背心来。陈方把父亲换下的旧背心拿到椅背上晾,发现上面已有破洞,就建议给陈云买一件新的。陈云摇头说:“这个能凑合穿就凑合穿,背心穿在里面也看不出来,不用换新的,最多补补就行了。”

陈云的朴素风格直接影响了全家。1938年3月,陈云和于若木结婚后,他和孩子们的毛衣全是于若木一人织的,孩子的衣服全是于若木自己做的。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为了省布票,于若木就把大人的衣服拆了,改给孩子们穿;又把大孩子的衣服拆了,改给更小一点的孩子穿。那时,孩子们的衣服和书包都是她用缝纫机缝的,陈云的衬衣、睡衣也都是她做的。1968年,陈云的二女儿陈伟华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怀柔山区当老师。去的时候,陈云特意嘱咐陈伟华,到农村不要穿皮鞋,因为农民的生活都很艰苦,要保持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和乡亲们、同事们打成一片。

陈云崇尚节俭的习惯也影响着他人。1977年6月,他在杭州召开评弹座谈会时,对戏曲界的吴宗锡、施振梅等参会人员说,共产党人是崇尚节俭和朴素的。他给大家看了身上穿的一件羊毛背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买的,有些地方是用线织补过的,这时还穿在身上。参会同志对此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年后提起时仍然深受感动。

简单的饮食习惯

陈云经常说:“民以食为天,食以粮食为主。老百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日三餐,在维持人的生命需要的同时,也能折射出人的道德操守。陈云向来爱惜物力,节约粮食,一直保持着粗茶淡饭的饮食习惯。

在延安时期,陈云看到有人吃饭要许多菜,吃不完就扔掉,对此十分反感。在一次群众大会上,他严厉批评这种现象,说“吃饭要照镜子”,即不仅要把饭菜吃完,还要端起盘子来,用馒头擦干净盘底的油迹,面对干净明亮的瓷盘子,就像照镜子一样。陈云自己正是这么做的,他每次吃完饭,碗里不留一点剩饭,盘底的剩汤也要喝掉。

新中国成立后,陈云一般是和家人同桌吃饭,他吃得很简单。据秘书回忆,在20世纪50年代,陈云的早餐是大米稀粥、馒头、花卷、咸菜或两三种新鲜蔬菜做的小菜,一周吃一次炸油条;中餐是米饭、馒头、花卷、炒一些蔬菜,如黄瓜、茄子、白菜、萝卜、豆腐等换着吃,西红柿炒鸡蛋对他来说已经是好菜了;晚餐就吃得更简单清淡了。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陈云带头不吃肉、蛋,他工作繁重,经常忙碌到深夜。秘书看他身体日益消瘦,就同保健医生商量,是不是中餐单独炒一小盘肉菜给他。陈云听后说:“现在比在延安时吃得好多了,不要为我单独炒菜。”工作人员只好作罢。

20世纪70年代,陈云根据自己的体重、活动量、年龄和肠胃消化功能,再根据长期的经验,制定出适合自己的饮食:早餐是两片面包,一杯豆浆,一碗稀饭,一个煮核桃;午餐是米饭,一荤一素两个菜;晚餐是米饭,豆腐,蔬菜。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从不浪费。逢年过节,身边工作人员建议他加几个菜,他总是开玩笑说:我天天都过年,不用再加菜。

陈云从来不吃海参、鱼翅等高档菜。出差到外地时,当地要给他做些特色菜尝一尝,他都婉言谢绝。连他的厨师都说,首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