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作文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pdfVIP

第三单元作文训练++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作文训练一必修上第三单元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琵琶行》中,白居易听琵琶女弹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感受“同是

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共鸣;《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面对“乱石穿空,惊

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感叹“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辛弃疾追忆“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英雄往事,却只能“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些诗歌中,诗人通过音乐、自然、历史等意象,将个人的情感与更广阔的生命体验相联

结,让“小我”的悲欢升华为“大我”的思考。

当代青年在成长过程中,也会经历孤独、迷茫、挫折,也会对自我价值、社会意义产生疑

问。如何像诗人一样,将个人的情感转化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请结合上述材料,以“从小我到大我:命的诗意升华”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谈谈你的理解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800

作文解析:

(一)核心立意:分析诗人如何通过意象将“小我”情感升华为“大我”思考,思考当代青年如何实现这

种升华。

(二)写作方向:

1.以“音乐/自然/历史”为媒介,讲述自己如何通过类似方式(如听一首歌、看一次日出、

读一段历史)缓解孤独、明确方向;

2.对比“小我”的局限(如个人得失)与“大我〃的格局(如社会贡献),思考如何突破

自我中心;

3.结合社会现象(如“躺平”“内卷”),探讨“从小我到大我”对解决现实问

题的意义。

写作指导

(一)素材运用建议

1.课内素材:

①曹操《短歌行》:“周公吐哺,下归心——责任与理想的平衡;

②陶渊明《归园田居》:“守拙归园田”——回归本真的勇气;

③李白《梦游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坚守自我的底色;

④杜甫《登高》:“艰难苦恨繁霜鬓”——苦难中的生命韧性;

⑤白居易《琵琶行》:“同是涯沦落人”——共情的力量;

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豁达与超脱;

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老当益壮的豪情。

2.课外素材:

现代案例:张桂梅扎根山区教育,用“燃灯精神诠释生命的意义;

历史案例:苏轼被贬黄州后写下《赤壁赋》,在逆境中完成精神超越;

文化现象:“国风音乐”流行,年轻人通过古典诗词表达情感。

(二)结构设计建议

议论文:

1.引论:引用材料中的诗句或观点,提出核心问题(如“古典诗歌中的生命态度对当

代青年有何启示?”);

2.本论:分论点+课内外素材+分析(如“古典诗歌教会我们坚守自我的底色——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呐喊,启示我们不被世俗规则束缚〃);

3.结论:总结古典与现代的精神联结,呼吁行动(如“让我们从诗歌中汲取力量,在

平凡生活中活出诗意”)O

记叙文:

1.开头:设置情境(如“高三模拟考失利,我躲在操场角落,耳机里循环播放《琵琶

行》〃);

2.中间:叙述事件(如“琵琶女的沦落让我想起自己的失败,但白居易的共

情让我明白挫折是生命的礼物”);

3.结尾:升华主题(如“原来,生命的诗意不在远方,而在我们如何看待每一次沦

落与重生)O

(三)语言表达建议

1.引用论证:直接引用诗句(如“周公吐哺,下归心,曹操的焦虑与我的内

卷何其相似),或化用诗句(如“像李白一样仰大笑出门去,我决定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鼎天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