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经络腧穴总论.ppt

  1. 1、本文档共19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络与腧穴;;中医文化——经络穴位;

公元前100万年,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利用火烤、砭石按压身体某部位来减轻病痛。久而久之,按压部位被固定下来,形成“穴位”的初步认识。

如:商阳穴、失眠穴

;《黄帝内经》——最早关于经络的记载;●20世纪60年代,德国科学家傅尔发现,活人皮肤上有一些“点”电阻比周围区域低很多,把这些点连接起来,结果与中国古代经络高度一致,震惊了世界。

●20世纪70年代,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时,现场观看了针灸治病,对此奇针惊叹不已,随后针灸开始正式进入美国,紧跟着西方各国也开始研究针灸了。;2002年,一项研究运用经络治病的国家级合作计划,首次由中美两国共同推出。这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大规模开展经络研究的标志性事件。

;韩济生院士;曾经有人预言:21世纪是经络的世纪。;经络的重要性;?第一节经络学说概论;经络的含义;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的基本生理功能;命名原则

1上为手,下为足: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于下肢者为足经。

2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为阳明、少阳、太阳。

3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手三阴经联系于胸部,内属肺、心包、心;

足三阴经联系于腹部,内属脾、肝、肾;

手三阳经内属于大肠、三焦、小肠;

足三阳经内属于胃、胆、膀胱;十二经脉;头;;;表;内络属脏腑;内络属脏腑;十二经脉流注次序表;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阳跷脉;阴、阳维脉;其他经络命名;经别、别络;手足三阴三阳经走向交接示意图★;十二经脉交接规律;别络、经筋、皮部;第二节腧穴;腧穴;十四经穴:具有固定的名称和位置,且归属于十二经脉和任、督脉的腧穴。

奇穴:十四经穴以外具有固定位置和有较为特殊治疗作用的腧穴。又称经外奇穴。

阿是穴:既无固定名称,亦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点或病变部位、其他反应点等作为针灸部位的腧穴。

;腧穴的定位;腧穴的定位;解剖固定标志取穴法;解剖固定标志取穴法;解剖???定标志取穴法;2.活动标志

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活动出现的空隙、凹陷。

如: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

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穴;

拇指翘起,拇长伸肌与拇短伸肌之间凹陷为阳溪穴

;解剖活动标志取穴法;解剖活动标志取穴法;腧穴的定位;骨度分寸定位法;腧穴的定位;腧穴的定位;简便取穴法;简便取穴法;手太阴肺经循行;《医学入门》;1、中府(LU1);【主治】①咳嗽,气喘,胸满痛;②肩背痛。现多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等。;2、云门(LU2);【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②肩背痛。

现多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肋间神经痛,肩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疾患等。

【操作】向外斜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引起气胸。;太渊(LU9);列缺;孔最(LU6);尺泽(LU5);手阳明大肠经循行;手阳明经穴歌

手阳明穴起商阳,二间三间合谷藏,

阳溪偏历温溜过,下廉上廉三里长,

曲池肘髎手五里,臂臑肩髃巨骨当,

天鼎扶突禾髎接,鼻旁五分是迎香。

;商阳ShangyangLI1;应用:感冒发热,热病无汗配合谷。

耳鸣耳聋配中渚、外关。

齿痛配厉兑、合谷。

青盲配巨髎

中风昏迷、中暑配水沟、劳宫。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备考:井穴;合谷;曲池;★肩髃JianyuLI15;肩髃Jiānyǘ(LI15);;

应用:

瘰疬(颈部淋巴结结核)配曲池。

风热瘾疹配阳溪。(《百症赋》:肩髃

阳溪消瘾风之热极)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备考:手阳明,阳跷脉交会穴。

《铜人》:若灸偏风不遂,七七壮止,不宜多灸,恐手臂细,若风病筋骨无力久不瘥,当灸不畏细也。

2、《铜人》:唐鲁州刺史库狄钦,风痹,不能挽弓,甄权针肩髃,针进即可射。;迎香;大肠经养生;大肠经功能;大肠经;大肠经养生;足阳明胃经循行;四白*(Sìbái,ST2)

在面部,眶下孔处。

Ontheface,intheinfraorbitalforamen.

;2.四白*(Sìbái,ST2)

主治

①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

②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操作: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3****663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