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边塞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边塞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边塞诗》教学设计 课题 明月古今伴烽烟 醉卧沙场看征云——唐代边塞诗鉴赏 学习目标通过诵读,把握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知识补充 边塞诗简介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预习要求 1、每人搜集至少五首边塞诗,摘录下来。 2、解决《燕歌行》及所发诗歌的读音,把你认为重点的字音写在下面空白处。 3、高适《燕歌行》 写作背景: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张守珪传》)。高適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作者简介:高适 (约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 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天宝八载(749),经推荐,应举中第,授封丘尉。十一载,因不忍鞭挞黎庶和不甘拜迎官长而辞官,又一次到长安。次年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为掌书记。安史乱后,曾任淮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左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有《高常侍集》等传世。永泰元年(765年)卒,终年64岁,赠礼部尚书,谥号忠。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 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 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大多写边塞生活。 《燕歌行》中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把你能体会到的感情及相关诗句写在下面。 教学过程 一、诗歌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1、深入细致地分析《燕歌行》的思想感情。 2、试总结边塞诗的思想感情。 二、延伸:体会下面两部分边塞诗歌的感情。 第一部分: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从军行(之四)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第二部分: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试总结两部分诗歌的不同。 三、作业: 1、书面作业:结合本节课所讲,从材料中任选一首诗歌,或就自己喜欢的一首边塞诗展开简要的评析。 2、探究思考: 体会征战诗中的种种矛盾: 慷慨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 卫国激情和艰苦生活的矛盾 痛恨庸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 选取一种矛盾摘取一首诗歌,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鉴赏。 《边塞诗》学情分析 诗歌鉴赏是高二学习的重点,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难度还是大了一点。因而选取的是边塞诗中比较容易理解的情感的分析。切入点很小,并且让他们结合其中的关键句进行评点与赏析,主要通过诵读的方式。大部分学生应该可以体会到基本的情感并结合诗句进行表述,也可能有个别学生因为没大接触过,理解起来有些难度。 《边塞诗》效果分析 边塞诗作为唐诗中思想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诗歌,学生学起来热情是比较高的,也比较容易产生心灵的震撼,进而能够拥有探求其内在情感的动力。学生能够看得出来,分析出诗句中蕴含的情感,但经常体会不够全面。能够体悟到情感,但在诵读的过程中却难以通过声音进行更好地展现。希望学生能够透过唐朝的边塞诗去把握唐朝时代的脉搏,更理智更全面地评析战争。 《边塞诗》教材分析 “边塞诗”是鲁人版高二选读文本《唐诗宋词》中的一个专题。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后人称这些诗人为“边塞诗人”。后来,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然大观,边塞诗成为唐代这个诗歌王国的一朵奇葩。 推敲“边塞诗”作品中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是了解边塞诗很重要的一环。边塞诗中有对建工立业的渴望:“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有报效国家的激情:“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张说)。不少诗人在塞外军营生活多年,如高适、岑参、李益等,他们的边塞诗中的内容几乎涉及到了边塞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写出征士兵的乡愁和家中妻子的离恨;有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