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整合思辨《雨霖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高中语文_整合思辨《雨霖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1 整合思辨《雨霖铃》教学设计 激情导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相聚是欣喜,是快乐;而离别却往往令人无限伤感,惆怅。抒写离情别绪是历代词人施展才情所咏叹的主题。正所谓骊歌一曲伤离别。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顾那些关于送别的经典诗句(学生齐背) “劝君更进一杯酒, ” “孤帆远影碧空尽, ” “桃花潭水深千尺, ” “风萧萧兮易水寒, ”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师)真是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聆听词坛妙手柳永在阵阵寒蝉里,悠悠斜阳下的千古绝唱《雨霖铃》 学习目标 1、通过品味意象,感受诗词的意境美和情感。 2、通过整合学习,建构送别诗知识体系。 二、展我风采 一枝独秀不是春 万紫千红春满园 (师)诗词的学习离不开声音的诠释,让我们用声音与作者心心相惜,表达我们对作者情感的理解,下面把时间交给大家,精彩舞台展示你们的风采。 学生个人读 小组读 唱词 (师)一曲雨霖铃,千古离别情。这就是经典的魅力吧!在同学们的精彩演绎下,我们感受到字里行间弥漫的是柳永说不尽的离别情,道不尽的相思苦。柳永是如何表现自己的这种情感的呢?选择喜欢的诗句抓住重点的意象品析鉴赏,小组内部交流,代表展示。 三、品析赏鉴 思考让我们深刻 合作让我们厚重 学生小组讨论后代表发言 教师点拨:文学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真实,“执手相看泪眼”这是一处经典的细节,值得我们用心品味。我们可以品味思考把“执手”换成“牵手”“握手”好吗?为什么?(找学生和老师上台一起表演)学生分析出“执手”体现了深情、不舍,此时无声胜有声,说是“无语”,实际上有千言万语。 课堂辩论: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是写哀情还是壮情? 教师点拨 能用所学知识相印证,并有自己的感悟。很好!我们无论选哪一句,都能体味到柳永的相思苦和离别情。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通过刚才大家的赏析品读,你对作者或对本词有怎样的阅读感悟,用一两句话概括一下。 五、拓展迁移 才得其用,有功于民,就能名垂后世,也因此历史记住了柳永。词也叫诗余,诗词本是一家,课前已经布置大家用本课的意象,运用情景交融的方式写首诗,古诗或现代诗。我读我品我快乐 我以我手写我心 现在请大家上台展示 一个小组代表黑板画画表达感情,三个小组代表展示原创诗歌(学生先读诗再解释运用哪些意象,渲染怎样的氛围表达何种感情) 同学们真是多才多艺,带给老师很多惊喜。什么是经典呢?我想应该是指那些历经时光打磨和岁月淘洗而依然名之为典范的作品。通过学习雨霖铃,我们对送别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现在把时间交给课代表,带领大家一起踏上知识整合之旅,建构出送别诗的知识体系! 学生展示 送别诗常用的意象,送别习俗,送别诗情感 六、课堂小结 学生上黑板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并板书 整合思辨《雨霖铃》学情分析 本文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文科实验班学生,他们对古典诗词并不陌生,也掌握了阅读这类文体的基本方法。另外,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人生阅历,对这种纯粹的本真的情感体验并不肤浅,所以在理解作者情感上不会有难度。文科实验班的学生对语言的领悟和运用能力很强,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也不错她们有独立学习的能力。 课堂上我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课堂以“惑点聚焦”引入,在问题组的引领下,让学生分工合作,自主交流。小组内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只在必要时作相应的点拨或方法的梳理总结。比如课堂生成了一个暮霭沉沉楚天阔的意象的争论,经过点拨,引导学生联系旧知,学生最后还是能很好的领悟诗人的意图。 诵读一直是诗歌教学非常重要的方法,学生用声音可以很好地诠释自己对诗歌情感的初步把握。这节课就让学生以个人配乐朗诵方式走进文本,当然普通的朗诵多年来学生习以为常,课堂上我大胆尝试让学生唱词,耳目一新,感情把握到位。用心灵与文本对话,充分感知文本美。对意象的品析学生有时候会出现理解的偏差。课堂上学生对“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理解出现了争论,提示教师要教给学生品析意象的方法和角度,所以设置“以诗解诗”环节运用学生熟悉的“月”这个意象让学生在比较中梳理出分析意象的方法,有效实用。最后设置“拓展迁移”让学生学以致用,在运用意象写诗画画表达感情中升华对知识的理解和感悟,可以说整节课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语文学习说白了就是听说读写的训练,所以最后我让学生做了一个小练笔,词改诗。因为之前的一年多的课堂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自己动笔写,所以这个设计对他们来说难度不算大,很多学生的诗作虽然粗糙,但这么短的时间内着实给了我惊喜。 项目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优秀、良好、合格) 精神状态 1、学生精神饱满,坐姿端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ehuanl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50520030000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