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在敦煌石窟影像资料中应用与实践.docVIP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在敦煌石窟影像资料中应用与实践.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在敦煌石窟影像资料中应用与实践

媒体资产管理系统在敦煌石窟影像资料中应用与实践   内容摘要:近年来,媒体资产管理技术发展很快,并且越来越实用化。媒体资产管理系统为文物影像信息的记录和存贮提供了方便。本文通过敦煌研究院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的应用与实践,对文物影像信息的管理和利用作了分析。   关键词:敦煌石窟;影像资料;媒体资产管理;视音频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J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1)02―0120―05      The application and practice of Media asset managementsystem in image data of Dunhuang Grottoes   LI Cheng, WU Jian, LtiAi, WU Xiaoming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media asset management technology developed rapidly and become muchmore practical in use. It provides great convenience for the record and storage of image information of culturalrelics. This ardcle tries to analysis the cultural imag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utilized by application andpractice of the media asset management system in Dunhuang Academy.   Keywords: Dunhuang Grottoes; Image Data; Media Assets Management; Audio Data Storage andManagement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从公元4―14世纪,敦煌地区受到佛教和佛教艺术传播的影响,敦煌及周边地区建造了一批石窟群称之为敦煌石窟,其中敦煌莫高窟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   敦煌莫高窟现在存735个石窟,集建筑、壁画、彩塑为一体,是人类的艺术宝库。敦煌石窟的绵长历史,丰厚的遗产,巨大的信息,珍贵的价值,在世界文明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中国首批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敦煌石窟的保护工作具有艰巨性、复杂性,因此,敦煌研究院提出了采取多学科结合、技术保护与科学管理结合、保护和利用结合的措施,进行宏观、综合、科学的保护。“数字敦煌”是敦煌石窟保护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的是通过数字技术对敦煌石窟的壁画、彩塑、建筑等进行影像记录,完成后期的数字存贮、制作、利用和研究,达到永久保存文物信息的目的。      一 多格式影像资源产生的背景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敦煌研究院开始对敦煌石窟群的文物影像拍摄建档,1989年拍摄完成了敦煌莫高窟100个洞窟的录像档案资料,以V0系列录像带记录保存。1989年又对榆林窟42个洞窟进行了整窟录像档案资料的拍摄,采用BVU系列录像带记录保存。上世纪90年代起,采用BETACAM-SP格式对敦煌石窟重点洞窟进行了拍摄,这批资料采用磁带形式保存了20多年。   2006年敦煌石窟图像数字化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数字电视技术的利用和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开始采用数字电视技术,以DVCAM格式开展洞窟现状调查为内容的拍摄记录工作,已经完成了莫高窟、榆林窟部分洞窟的整窟拍摄,开始早期图像资料的现状对比变化方面的研究。2007年与日本铁木真电视机构合作,利用高清数字电视技术,合作拍摄了敦煌莫高窟30个重点洞窟,建立了高清录像档案资料。   目前,敦煌研究院的电视图像资料从V0格式、BVU格式、BETACAM-SP格式、DVCAM格式到高清,形成了多格式电视资料共存的图像资源。      二 抢救影像资料的必要性      随着敦煌石窟保护工作的发展,影像资料量剧增,传统的以磁带为介质的影像资料保存、使用方式面临许多问题:   1、由于保存环境的制约(温、湿度、尘埃控制)和磁带老化,图像的质量受到了影响。   2、磁带每7-10年复制一次,磁带投入、录放像机维护费用,使成本增加。   3、设备的更新(录像机不读磁带)重放也存在着问题,图像资源不能还原。   4、多种格式介质并存,经常要转换格式以致信号质量下降、效率低下,不利于视音频素材、影像资料的调用和节目交换。   5、随着IT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传统的

文档评论(0)

130****97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