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留美是我人生重要里程碑
留美是我人生重要里程碑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1978年的夏天,小平同志听取了清华大学的工作汇报,并作出了大量派遣留学生的重要指示。很多人有顾虑,大量大批地派回的来吗?但是小平同志决心很大。之后教育部组团到美国去商谈如何派遣中国留学生,带队的是当时的教育部副部长李琦和北京大学校长周培源。长期以来,国内派出去的留学生都是去国外读学位的,由于“文革”的影响,我国的高等教育严重滞后,年轻人派不出去,所以只能暂派30~40岁的中青年。经过艰苦的谈判,和美国方面达成了派遣留学人员的协议,周培源校长还提出了一个新名词――访问学者。这是由中国当时的特殊情况决定的。
派出第一批留学生的时间比较紧促,所以没有在全国进行选拔,范围只限定在北京、天津、上海,同时又把选拔重点放在北大、清华和中科院。最后,清华派出9位。当时清华的安排是先把名额分配到各个系。选中的人必须品学兼优,而且对英语的要求特别严格。由于五六十年代全面学习苏联,高校有很多俄语人才,而到美国进修必须以英语作为交流语言,各系的选拔是相当艰难的,如果选不出人来,名额就要作废。我当时在机械工程系,已经40多岁了,还是一个讲师。系里选了两三个人,我是其中一个。当时系主任亲自面试,我名列第一,之后又顺利通过清华大学和教育部组织的统一考试。后来,我还被选为这批留美学者的领队。现在我还保存着赴美前夕教育部给我的一封信,是教育部给美国驻华联络处办理签证的信函。
之所以能连闯三关,是因为我很早就打下了扎实的英语功底。我从小在教会学校学习,小学3年级就学英语,用的是美国的课本。到了中学,几何、代数、物理、世界地理等课程都是用英语学的。学校里有很多外国教师,锻炼了我的英语会话能力。“文革”10年,很多教师把外语忙都卖了,而我坚信“知识就是力量”。即使被分配到学校的铸造车间劳动,白天搬砂子、打生铁,晚上仍要坚持看英文书籍,做的笔记有好几册书那样厚。能够被选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访美学者,使我想起了一句话:养兵千日,用在一时。
收到入选通知,我非常惊喜。自从1951年进入清华,我也有过多次去苏联留学、进修的机会。但由于当时过分强调出身问题,而我的父亲在解放前是一个民族资本家,所以几次机会都是不了了之,让我觉得出国留学的希望越来越渺茫。1978年小平同志的重要指示唤醒了我的奋发精神。出身不能选择,但一个人的道路是他自己走的。我衷心感谢小平同志的英明决策。
出国前,我们到北京语言学院进行培训。第一堂课就让我们“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培训老师对我们讲,因为政治突发事件不可预见,所以只要没上飞机就不算出国。短期学习之后就给我们放假了,赴美时间初步定于1979年初。
正在休假期间,大概在1978年的12月中旬,我们突然接到紧急集合的通知。后来知道,因为《中美建交公报》发表了,1979年1月1日,中美互设的联络处要升格为大使馆,而小平同志也即将访问美国。为了营造中美建交和欢迎小平同志访美的热烈气氛,我们这批人要提前出发,时间定在12月26日,美国正好是圣诞节期间。
当时选拔出国的是50个人,后来北大有2位教师收到了美国方面的邀请,所以又增加了2个名额。12月26日,在人民大会堂,方毅副总理接见了我们这52个人,陪同接见的有周培源、李琦。当天晚上,周培源及美国驻华联络处主任亲自到机场送行,我们终于踏上了访美的路程。
为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而来
由于当时中美尚未通航,我们的飞机要转道巴黎,再飞纽约。到巴黎时,中国驻法使馆的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们。他们得到消息,在纽约机场,大批记者要采访我们。经过商议,我们决定接受采访。但是我们同外界隔绝了很多年,话怎么说呢?最后,我们在飞机上起草了一份声明。最后几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美国人民也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不远万里来到美国,不仅是为了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是为了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而来。”30年以后,我觉得这话讲得还是很得体的。
在纽约机场,一下飞机,气氛十分热烈,镁光灯闪个不停。当时还有一个小插曲。我们当中一名教师有一个哥哥在美国,由于“文革”的影响久未联络。这次,他哥哥赶到纽约机场,两人见面后泪流满面热烈拥抱,场面万分感人。
到了华盛顿,已是晚上。使馆派车来按我们,工作人员说已经在电视上看到了我们。从机场开到使馆的路上,远远的车灯,汇成洪流,蔚为壮观。我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场面。惊叹不已。
1979年1月1日,我们参加了使馆的挂牌仪式。当我们高唱国歌,仰望国旗升起,全身热血都在沸腾。紧接着,我们52人兵分两路,投入到迎接小平同志的活动中。一批人到安德鲁斯空军基地,我则分到另外一批,在白宫玫瑰园南草坪欢迎小平同志。当时,小平夫妇和卡特夫妇并肩站在观礼台上,仪仗队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