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冷竹生物特性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冷竹生物特性-生物论文 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冷竹生物特性 摘要[目的]了解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冷竹的生物特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冷竹出笋时间至成竹时间段的生物特性。[结果]出笋时间为4月上旬,结束时间为5月中旬,6月上旬开始展叶,7月底成竹;冷竹笋死亡率为58.8%,成竹率为41.2%;适当对竹笋进行采集可促进竹笋的新生;4月中旬至下旬为竹笋盛产期,5月上旬产笋量逐渐下降;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年平均冷竹笋产量达0.373 kg/m2,全年总生长量为2 113.70 t。[结论]试验结果为合理采笋和保护野生资源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冷竹;生物特性;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图分类号 S759.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6)09-008-02 Abstract[Objective]The aim was to study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i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Method]By using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nd sampling plots investigation method, the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engzhu in Lei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from shooting to mature period were studied.[Result]Shooting was from early Apr. to midMay, leaf unfolded in early Jun., matured in late Jul.; the mortality was 58.8%, mature rate was 41.2%; appropriate collection of bamboo shoots could promote the rebirth; from midApr. to late was bamboo shoots rich period, the yield in early May decreased gradually; the annual average yield was 0.373 kg/m2, total increment in whole year was 2 113.70 t.[Conclusion]The experiment results provide reference for rational harvesting of bamboo shoots and protecting wild resources. Key words Lengzhu;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Leigong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台湾杉以及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森林生态系统[1],自1982年建立保护区以来,区内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2]。其中“冷竹”资源是常绿阔叶林林下灌木保护的一种,该种为竹亚科(Bambusoideae)方竹属(Chimonobambusa)的一种,查阅相关分类资料[3-4],但未鉴定出物种名(该研究称其为冷竹)。冷竹生长在高山阴冷的地方,竹笋鲜美可口,每年4月当地群众进山采笋,称其为“冷竹”,并将生长地取名为“冷竹山”。目前,关于冷竹的生物学特性研究鲜见报道。鉴于此,笔者研究了冷竹的生物学特性,旨在为合理采笋以及保护野生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区概况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研究区位于雷公山自然保护区南部桃江管理站辖区冷竹山,总面积为566.67 hm2,生长海拔在1 650~1 800 m,伴生种主要有水青冈、杜鹃、五角枫等。地理坐标为26°20′25″~26°25′00″ N,108°12′00″~108°20′00″ E,属中亚热带润湿气候,具有温暖湿润、雨量充沛、雨雾日较多、光照少等特点。年降雨量超过1 400 mm,其中4~9月较集中,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10月至翌年3月偏少,约占全年降雨量的20%。年平均气温为14.3 ℃,7月最热,均温为23.5 ℃,1月最冷,均温为3.6 ℃;活动积温为4 110.0 ℃;基岩类型为变质岩,发育土壤为山地黄棕壤,酸性,土层深厚。保护区森林资源丰富,种子植物有137科349属592种,且植被垂直分布分明[1-2]。 1.2 研究方法 2014年,采用问卷调查和样地调查相结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