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遗民立场的嬗替——以归庄为个案.pdfVIP

明代遗民立场的嬗替——以归庄为个案.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00 甘肃社会科学 2008年第2期 明代遗民立场的嬗替 — — 以归庄为个案 刘红娟 (中山大学 中文系,广州 510275) ’ 提 要:迄今为止,学界普遍认同明代遗民归庄是一个“坚守遗民立场的节士”。但是,爬梳历史材料,却*-rgt得出一个 与所谓的“共识”不太相同的结论。顺治前期,归庄恪守遗民立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归庄的政治态度出现了变化。他由一个 坚定的明朝遗民形象,悄悄地朝一个忠实的清朝子民的立场嬗替。对南明王朝的失望以及清朝对儒学的推崇,对文化的封锁, 还有他本人经历鼎革后人生观的转变等等,都是造成归庄立场嬗替的原因‘。归庄的转变实际上正代表了-3时遗民们意志的选 择。 关 键 词: 明;遗民立场;归庄 中图分类号:K2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3—3637(2008)02—0100—04 每一次的朝代更替,都必然会产生一批遗民,他们或死节 其一时之去就,而不系乎终身之显晦,所以与孔子表 或隐逸或投降。仔细考察这些群体的生存,其行为类型的划分 逸民,皇甫谧之传高士,微有不同也。既录其人,备载 却并非都泾渭分明。以明遗民归庄为例,学界一般认为归庄是 其行事,而其诗文有关于国家之故,出处之节者,亦附 位立场坚定的遗民,但仔细考察他在明亡后的生活状况,这种 见焉;传赞、墓志、祭文、文集序,及后世史论、祠堂记、 评价可以说有失偏颇。本文试图从归庄入清后的交游行事论 咏史诗,亦载一二与本人之后,使百世之下,因文考 证并揭示其原因。 订,亦尚友之一助也。……嗟乎!末世士风澜倒,变 革之际,托于殷士之裸将,管仲之相齐,弃旧君如敝屣 谢正光先生认为,“明遗民者,殆其生于明而拒仕于清,举 者何限,而草莽书生,谢去儒冠,乃取往代之遗民,辑 凡著仕籍或未著仕籍、曾应试或未应试于明,无论僧道、闺阁, 录成书,岂非特立独行之士哉!读其书者,能不掩卷 或以事功、或以学术、或以文艺、或以家世,其有一事足记、能直 而太息乎?[ ] 。 接或间接表现其政治原则与立场者也” 。他所指出的“政治 据归庄之论,遗民不等于逸民。“遗民”乃指那些历陵谷迁 原则与立场”,就是“忠于先朝而耻仕新朝”。而张兵先生认 变后,隐处于野(不仕新朝)而以先朝之民自居(“以为此前朝 为,“首先,作为遗民,必须是生活于新旧王朝交替之际,身历两 之所遗也”)者。以士人在废兴之际的出处选择和政治态度作 朝或两朝以上的士人,……在新朝必不应科举,更不能出 准的为“遗民”正名,使“遗民”成为具有更丰富政治文化意义 仕-..…·其次,作为遗民,其内心深处必须怀着较强烈的遗民意 的特殊社会群体,具备了“史”的价值。清初的遗民不仅仅具备 识” j。其所言之“遗民loyalist意识”,究其上下文,所指亦只 一 般逸民高尚其事,不事王侯的意义;也不仅仅具备前朝遗民 是“忠”以及“夷夏之防”两事。归庄在《历代遗民录序》中,对 守节固穷,洁身明志的意义,还突出表现了保教卫道,辨华别夷 遗民的时代特性、精神特质等作了精确的界定: 的意义。明亡之前,归庄作为一个热血青年,关心国事 喜谈兵 孔子表选民,首伯夷、叔齐,《遗民录》亦始于两 戎之事,以豪杰自期。他积极参加科考,希望能于此实现自己 人,而其用意则异。凡怀道抱德不用于世者,皆谓之 的远大的理想和抱负。随着明朝的灭亡,归庄的家人或死或 逸民;而遗民则唯在废兴之际,以为此前朝之所遗 散;而身边一些交情甚厚的好友或死节殉明,或举兵反清,或隐 也。……遗民之类有三:如生于汉朝,遭新莽之乱,遂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