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洪武时期国子监教育成效机制浅析.pdfVIP

明代洪武时期国子监教育成效机制浅析.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社会科学 2008年第6期 明代洪武时期 国子监教育成效机制浅析 段建军 [提 要]国子监是明代的最高学府,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洪武时期,国子监教育取得了巨大 的成功。究其原因,主要有:正确的政策导向,配套完善的制度 ,以及对制度的严格贯彻执行。正是 这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使洪武时期国子监教育取得 了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明朝 朱元璋 国子监 成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K248.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14X(2008)06—0121—05 明初选官号称 “三途并用”。科试入官为一途;读书人官为一途;以吏职等杂流身份入官为 一 途 。其中,读书入官一途,特指国子监生人仕。明代,除国子监生外,其它各级官学的学生 是没有资格人仕为官的。在洪武年间, “三途并用”之中,又以国子监生入仕为最盛。史载: “洪武十九年,择监生千余人送吏部,除授知州、知县等职”④。又载: “洪武二十六年,尽擢监 生刘政、尤镡等六十四人为行省布政,按察两使 ,及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等官。其一旦而重 用之,至于如此。其时为四方大吏者,盖无算也”。 “故其时,布列中外者,太学生最盛”⑨。 《明史》中以国子监生身份人仕而被立传者,多集中于洪武年间。其代表人物有陶星仲、铁铉、 暴昭、夏原吉、李庆、师逵、古朴、陈寿、虞谦、汤宗、茹瑞等。他们大多精明强干、廉洁奉 公、勤政为民、政绩卓著。 一 、 朱元璋的高度重视是国子监教育成功的前提条件 早在争夺天下的战争年代,朱元璋就十分注意寻访、网罗名儒助其争夺天下。史载: “太祖 下金陵,辟儒士范祖干、叶仪。克婺州,召儒士许元、胡翰等日讲经史治道。克处州,征耆儒宋 濂、刘基、章溢、叶瓒玉、胡翰、吴沈、汪仲山、李公常、金信、徐孳、戴良、童翼、吴履、张 起敬、孙履,皆会食省中,日令二人进讲经史 ,敷陈治道”④。类似记载不胜枚举。 121 在战争年代,朱元璋无法建立起完整的人才培养制度。人才的挑选,主要依靠征召、举荐。 随着朱明王朝的建立,建立正常的官员培养制度,就提上了议事 日程。其中,兴学育才是关键的 一 环,而设太学育贤则是重中之重。朱元璋说: “治天下以人才为本,人才以教化为先”@。“太 学,育贤之地,所以兴礼乐,明教化,贤人君子之所由出。古之帝王建国,君民以此为重”@。 朱元璋任命宋讷为国子监祭酒时又说: “太学天下贤关,礼仪所由出,人才所由兴。卿夙学耆 德,朕特命为祭酒。尚体朕立教之意,俾诸生有成,士习丕变,国家有赖焉”④。可见,朱元璋 设立国子监的目的就是要为国家培养优秀官员。 朱元璋提出国子监培养的标准: “辅国安邦,孜孜图治,从容委屈,劝君为善,君虽未听, 言必再三,人君感悟而听用之,则朝廷尊安,庶务咸理,至于进用贤人不敢怨,此上等之贤也。 博习古人之言,深知以成之事,其心虽忠于辅国,而胸无机变之才,是古非今, 柱古瑟,而强 人君以难行之事,然观其本情忠鲠 ,亦谓端人正士矣,屡遭斥辱,其志不怠,此亦终于为国,乃 中等之贤也。又有经史之学虽无不通,然泥于古人之迹,不识经济之权衡,胸中}昆然不能辨别, 每扬言高论,以为进谏 ,竟不知何者宜先,何者宜后,何者可行 ,何者不可行,凡其谋事,自以 为当,而实不切于用,人君听之则以之 自高,不听则为不能行其言,既无益于国家,徒使人君有 拒谏之名,然其心亦无他,不识达变耳,此下等之贤也”⑧。他认为, “上等之贤”必须 “德”、 “行”、 “学”、“识”兼备,国子监要以培养 “上等之贤”为 目标。 为了使国子监实现上述培养 目标,朱元璋为之创造一个 良好的外部环境。如,给予国子监生 丰厚的物质待遇。除 “厚给廪饩”外,还 “时赐布帛文绮、袭衣中靴。正旦元宵令节,俱赏节 钱。孝慈皇后积粮监中,置红仓二十余舍,养诸生之妻子。历事生未娶者,赐钱婚娉,及女衣二 袭,月米二石 。诸生在京师岁九,父母存,或父母亡而大父母、伯叔父母存,皆谴归省,人赐 衣一袭,钞五锭,为道里费”。“其优恤之如此”⑨。另外,朱元璋还用经济手段,刺激与文教有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