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刚:虚像、现实与灾难体验-建川文革镜鉴博物馆暨汶川地震纪念馆.pdfVIP

李兴刚:虚像、现实与灾难体验-建川文革镜鉴博物馆暨汶川地震纪念馆.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重建学术交流会 大会特邀报告 “重生”—汶川震 李兴钢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虚像、现实与灾难体验—— 建川文革镜鉴博物馆暨汶川地震纪念馆 规划——混合、生活性和空间城市 事实上建川文革镜鉴博物馆暨汶川地震纪念馆并不属于灾后重建项目,也不在汶川,但却和汶川 地震有着间接而密切的关联。它位于四川大邑安仁古镇,是建川博物馆聚落中的一个单体建筑。博物馆 聚落占据了四古镇与斜江大堤之间的500亩用地,由3组不同主题的博物馆群及其商业街坊混合而成。 出自非常建筑工作室和家琨建筑师事务所2004年的聚落规划强调博物馆的生活性、商业性而不仅仅是纪 念性、文化性和教育性,强调空间城市而非物体城市。为了确保未来这个迅速建成的新区的城市活力和 空间质量,规划设定了较多的与每一个博物馆相混合的文化艺术类商住内容,同时设定了严格的规划条 件。最初的文革镜鉴馆是其中的一个混合街坊。 博物馆——立体基地和内向园林 博物馆被确定为一种复廊式的展览空间和线型延伸及组合的形态。于是优先占满街面布置的商业作 为某种先在和既定的“现状”构成了立体的博物馆边界,被围合在街坊内部的的空地则可以成为一个内 向的城市园林,而博物馆则作为园林中的廊式建筑,和商铺一起构成了没有绝对边界的、生活化的小型 城市复合体。参观展品的过程同时也是赏园的过程。 项目地址:四川大邑安仁镇 功能:文革镜鉴收藏和汶川地震文物展示 基地面积:3 847m2 建筑面积: 6 098m2 业主:四川安仁建川文化产业开发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李兴钢工作室 建筑师:李兴钢 付邦保 张音玄 谭泽阳 刘爱华 摄影:张广源 李兴钢 42 镜鉴馆——“复廊”和“亭台” 最初设计的博物馆内容只有文革镜鉴馆,其入口、序厅和出口、纪念品商店等设在1层,而展厅全 部设在2层,有“复廊” 和“亭台”两种空间形式,收藏和展示大量文革时期不同类型和内容的镜面。 复廊是江南园林中典型的一类游廊,中间设墙,两侧是廊,游人在每一侧欣赏到的风景不同,中间的墙 面有碑帖字画等供游人赏玩。镜鉴馆借用了这种空间形式来组织展品的陈列和参观路线,“复廊”大体 形成一个风车状的井字形,两侧的廊式展厅的剖面尺寸宽2.4m,高3.2m,外侧时而开窗,参观的同时可 以看到外面庭院的风景,而中间的墙面和不开窗的外墙都以表面倾斜的大小凹龛嵌入展品。在 “复廊” 的尽端,共有6个长、宽、高均为5.6m的“亭台”被串联起来,作为精品展厅,也作为游人停留、休 息、赏景之处,它们分别朝东、南、西、北、天、地6个方向开口,并向对应的外部景观张开——四个方 向的街道/水塘、天空以及俯瞰街坊中间的步行小巷,每个方向的景观均不相同。在这里,“复廊”中部 的墙体是一道双墙,满足了陈列、结构、通风、排水和采光(夹层)等多种需要。 43 地震馆——“震撼日记”和改造重生 文革镜鉴馆于2004年6月完成设计,施工至结构封顶后,因为资金等因素一度停工。2008年5月 12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彼时身在美国、具有敏锐收藏意识的樊建川先生要求工作人员5月13日就进入灾 区,现场收集珍贵的地震和抗震救灾文物,并在当年6月12日利用结构完工的镜鉴馆库房和部分商铺空 间举办了“震撼日记”展——以日记的形式陈列地震发生后一个月内的相关实物和事件、人物,取得了 巨大的社会反响。于是他决定将这些空间设计改造成为永久性的汶川地震纪念馆,从此原来的文革镜鉴 馆转变成为建川文革镜鉴博物馆暨汶川地震纪念馆,停工难产的博物馆得以再造重生。重新设计改造后 的两个馆在空间上相互叠加而流线完全独立,镜鉴馆室内空间通体全部采用白色喷漆花纹钢板,纯净、 抽象、虚幻,让人体验极端的狂热而失序;地震馆则保留原始的混凝土墙浇注和砖墙砌筑痕迹,只作局 44 部简单刷白,粗砺、具体、真实,使人感受痛切的悲惨和震撼。两者以各自的方式纪念、展现和体验着 历史上发生的“人祸”和“天灾”两大人间悲剧,给后人以鉴戒、警示和启迪。 砖砌“花墙”——红砖、青砖和“钢板玻璃砖” 设计使用的主要外墙材料是清水混凝土和红、青两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