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淮阴区职教中心对口升学语文一轮复习教案: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含配套试题)03.docVIP

2016届淮阴区职教中心对口升学语文一轮复习教案: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含配套试题)03.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届淮阴区职教中心对口升学语文一轮复习教案: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含配套试题)03

2014届淮阴区职教中心对口升学语文一轮复习教案:理解并翻译文言文中的句子(含配套试题)03 (13)无乃……乎(与),译为“恐怕……吧”。 例如:无乃尔是过与? (《论语》) ——恐怕是你们的过错吧? (14)……之谓也,其……之谓也;其……之谓乎,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如: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的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 (15)孰与,以……孰,译为“跟……比较,哪——个……”;孰若,泽为“哪里比得上”。 例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 ——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怎么样呢? (16)然则,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例如: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 ——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既然如此,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17)有……者,译为“有个……人”。 例如: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促织》) ——县里有一个叫成名的人,读书考秀才,但是多次没有考中。 (18)与其……孰若(无宁)……,翻译为“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不如)……”。 例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冯婉贞》) ——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19)能无……乎,译为“怎么不……呢”。 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屈原列传》) ——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怎能不怨愤呢? (20)(而)况……乎,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例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石钟山记》) ——现在把钟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又何况是石头呢! (21)安能、何能、何得,这三种固定结构一般译为“怎么能”。 例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梦游天姥吟留别》) ——怎么能让我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叫我不能开怀展笑颜! 例②: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怎能比得上您呢?” 固定结构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现象,在翻译时有相对固定的格式,不能拆开理解。如果不按照固定的格式翻译就容易出现错误,因此,我们在翻译文言文时,最好用它的固定意思来翻译,不要擅自意译。 (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即准确、明白、通顺,既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又要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具体来说,所谓“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忠实于原文,如实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将原文翻译出来。所谓“达”,是指泽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要生动、形象、完美地表现原文的写作风格。 无论是翻译文段还是句子,都要求以直译为主,即要求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者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可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言文翻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对关键词语不能正确把握,就很难译出文意。在翻译时,要学会如何从句中找出关键词;要做到逐字逐句翻译,而不是对整体大意的翻译;要注意对省略内容和特殊句式的理解;要结合全文大意推知句子和词语的意思。 1.准确落实重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文中的词,孤立地看,一词一义的情形很少。绝大多数是一词多义。然而。一个同一旦进入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就只能表示一个意思。而这个特定的意思必须联系上下文才能确定。 例如: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 例句的“急”是什么意思?联系下文,“法宽则失罪”与“法急则人残”是结构相同的一对句子,在这样的句子中,相对应的词语的意思通常具有相同或相反的关系。可见“急”与“宽”词义应相反,当理解为“严”。整个句子应译为:治国的关键,在于刑法,刑法过严就会残害百姓,刑法过于宽松,就会让一些罪犯受不到惩治。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 古代汉语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语法功能,并且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厂读音。被称为词类活用。常见活用方式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例如:将”下面的文言文译成现代汉语。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多”字是翻译该句的关键。“多”指数量大,与“少”或“寡”相对,形容词,在该句中活用为动词,意为“称赞、赞扬”。 译文: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3.转换古今句式 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省略句、固定句式等,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处理好古今句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