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杂剧_演述者_身份的转换与_代言性演述干预_陈建森.docxVIP

元杂剧_演述者_身份的转换与_代言性演述干预_陈建森.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6期JOURNALOF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2001年12月No.6,2001(SOCIALSCIENCEEDITION)Dec.,2001元杂剧/演述者0身份的转换与/代言性演述干预0陈建森(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元杂剧作家写完剧本虽然退居幕后,但是,他的观念形态、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仍然以隐蔽的方式,/潜入0/行当0和剧中/人物0的话语之中,假借/行当0和剧中/人物0的声口,继续指挥和控制整个剧情的演出,引导剧场观众接受视界的取向,这就是/代言性的演述干预0。/代言性演述干预0是元杂剧沟通剧作家的创作意图与剧场观众的接受视界的重要/中介0。关键词:行当;人物;代言性演述干预;视界;中介;隐含观众中图分类号:I20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5455(2001)06-0038-08元杂剧作家写完剧本,虽然退居幕后,但仍然将自己的观念形态、价值取向和情感态度隐藏到/行当0和/角色0的话语之中,引导剧场观众接受视界的取向,形成了元杂剧的/代言性演述干预0。过去,戏曲界对元杂剧的/代言性演述干预0缺乏深入的研究,这直接影响对元杂剧形态的认识,因而有进行研究的必要。一、演述者的双重身份及其身份的转换元杂剧的楔子或者演述者的第一次登场通常用这样的舞台提示,如/冲末扮柳耆卿引正旦谢天香上0,/净扮毛延寿上0,/正末扮张良上0,/老旦扮夫人引梅香上0,/丑扮店小二上0,/外扮钱大尹引张千上0。其中,/冲末0、/正旦0、/净0、/正末0、/老旦0、/丑0、/外0,都是元杂剧的/行当0;柳耆卿、谢天香、毛延寿、张良、夫人、店小二、钱大伊,都是剧中的/人物0。这种独具特色的舞台提示,开门见山地明示了元杂剧演述者的双重演述身份。如5元曲选6本5丽春堂6第一折:(净扮李圭上,诗云)幼年习兵器,都夸咱武艺。也会做院本,也会唱杂剧。要饱一只羊,好酒十瓶醉,听的去厮杀,躲在帐房睡。某普察人氏,姓李名圭,现为右副统军使。/也会做院本,也会唱杂剧0二句直接表明演述者当下是/净0的身份,自报家门以后,/净0则转换为剧中人物李圭。又如5元曲选6本5隔江斗智6第二折,净扮刘封上场诗:/我做将军惯对垒,又调百戏又调鬼。在下官名是刘封,表德唤做真油嘴。自家刘封是也。0从/又调百戏又调鬼0一句,可知演述者此时也是/净0的身份,自报家门以后,则转换为刘封。收稿日期:2001-03-28作者简介:陈建森(1957-),男,广东罗定人,华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博士。38如是,我们在元杂剧中发现一个事实:元杂剧的演述者有/行当0和/角色0双重演述身份,演述者在剧情之外为/行当0,在剧情之内为/角色0,/行当0和/角色0都是功能性的演述者。其实,这种情况在宋戏文就已存在。如5张协状元6第二出:(生上白)讹未。(众喏)(生)劳的谢送道呵!(众)相烦那弟子!(生)后行子弟,饶个[烛影摇红]断送。,,(众)[烛影摇红]。(生)暂藉轧色。(众)有。(生)罢!学个张状元似像。(众)谢了!,,(生白)爹爹,共维万福!,,/生0由/行当0/学个状元似像0,进入/角色0,扮演张协。又如同剧第五出,/净0两次说:/叫副末底过来0。这种情况在明清戏曲中仍然保留。如清代子孔尚任5桃花扇6第一出/先声0:(副末),,昨在太平园中,看一本新出传奇,名为5桃花扇6,就是明朝末年南京近事。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实事实人,有凭有据。老夫不但耳闻,皆曾眼见。更可喜把老夫衰态,也拉上了排场,做了一个副末脚色;惹的俺哭一回,笑一回,怒一回,骂一回。那满座宾客,怎晓得我老夫就是戏中之人!(内)请问这本好戏,是何人著作?(答)列位不知,从来填词名家,不著姓氏。但看他有褒有贬,作春秋必赖祖传;可咏可歌,正雅颂岂无庭训!(内)这等说来,一顶是云亭山人了。(答)你到是那个来?(内)今日冠裳雅会,就要演这本传奇。你老既系旧人,又且听过新曲,何不把传奇始末,预先铺叙一番,大家洗耳?(答)有张道士的[满庭芳]词,歌来请教吧,,剧中/副末0亦有双重身份。可见,演述者具有/行当0和/角色0双重身份是中国戏曲的一大特点。在5元曲选6本杂剧中,我们还会常常看到这样有趣的现象:如5魔合罗6第二折/净扮孤引张千上,诗云0:/我做官人单爱钞,不问原被都只要。若是上司来刷卷,厅上打的鸡儿叫0;又如5东堂老6第三折杨州奴说/不成器的看样也0;再如5蝴蝶梦6第三折王三唱:[端正好]腹揽五车书,(张千云)你怎么唱起来?(王三云)是曲尾。(唱)都是些5礼记6和5周易6,,当/孤0向观众自揭其短的时候,显然隐含着剧作家对此类人物品行的评论;当扬州奴向观众说/不成器的看样也0的时候,显然也隐含着剧作家的劝惩意图;当张千责问王三/你怎么唱起

文档评论(0)

文档专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